文学理论的衢路、矩阵和化域
本文选题:理论的背面 切入点:理论的衢路 出处:《文艺理论研究》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世纪文论研究的焦点转到了理论的"背面",从中滋生的"反理论""元理论"和"后理论",似乎向理论研究和文艺学学科投去了疑团。然而,理论的"背面"与"正面"只是理论的一币两面,归根结蒂属于理论的题中之义。理论的"衢路"在于其圆观统照和反思去蔽;理论的"矩阵"展示的是理论语义的千姿百态和内在关联;理论的"化域"则是理论在域化、解域和再域化之间的辩证运动趋势。"理论之后"是向生活世界的批判性回归,是对"反/非/非反理论话语丛"的批判性包容,也是文学理论向文学自身的延伸开放。
[Abstract]:The focus of the study of literary theory in the new century has shifted to the "back" of theory, from which the "anti-theory" "meta-theory" and "post-theory" seem to cast a doubt o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the subject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e "back" and "front" of the theory are only one coin and two sides of the theory, which, in the final analysis, belong to the meaning of the theory. The "thoroughfare" of the theory lies in its circle view and reflection. The "matrix" of theory shows the variety and internal relation of theoretical semantics, the "domain" of theory is the dialectical movement trend of theory between regionalization, solution and reregionalization. "after theory" is a critical return to the world of life. It is a critical tolerance to the discourse cluster of anti / non-theory and the extension of literary theory to literature itself.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文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物性诗学导论”[项目编号:15FZW027] 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项目[项目编号:GWIP-YJ-2014-0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晖;法国文学理论文选在美国面世[J];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03期
2 ;文学理论的创新[J];文艺理论研究;2000年06期
3 黄立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理论面临的新课题[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陈太胜;对话、激情和创造:文学理论的自我抒写方式[J];河北学刊;2000年05期
5 ;走向开放的文学理论[J];戏剧文学;2000年02期
6 李凯;关于“文学理论”学科界属问题的思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董学文;21世纪与文学理论研究笔谈(六篇) 文学理论的存在形式[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2期
8 刘军;让文学理论成为文学理论——北京大学“文学原理教学研讨会”纪要[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04期
9 王岳川;从文学理论到文化研究的精神脉动[J];文学自由谈;2001年04期
10 ;科学性:文学理论的存在形式[J];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鹏程;;文学理论跨学科[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学艺术的对话与共生”中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董学文;;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回顾与反思的几个问题——纪念改革开放30年[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冯巍;;文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杨伯特;;近30年文学理论的“他者化”及其产生的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6 金永兵;;近30年我国文学理论的拓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7 钱中文;;文学理论:在新世纪的晨曦中[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马龙潜;高迎刚;;“文学理论学”的生成逻辑及其现实意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陶东风;;文学理论:为何与何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10 梁巧娜;;文学理论资源刍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茂民;文学理论的界限与可能[N];河北日报;2003年
2 ;专题:文学理论死了?[N];中华读书报;2004年
3 蒋晓丽;走向文学理论解释学[N];文艺报;2013年
4 羽尘;文学理论如何解释[N];河北日报;2013年
5 邓宝剑;对文学理论的冷峻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周启超;文学理论的范式转型与生态平衡[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高建平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8 马建辉;文学理论:回归与转向[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王宁;面向新世纪的文学和文学理论[N];文汇报;2000年
10 王一川;面向文化文学理论的新转变[N];文艺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2 黄崇超;从与文化、艺术关系的演进看中国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3 谢旭;王学与中晚明文学理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宫铭;经验和语言——实用主义文学理论转型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坤尧;危机:文学理论的正常状态[D];郑州大学;2005年
2 乌亚汉;策·毕力格赛罕文艺观初探[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郭敏;隐蔽的成规[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冯庆;约翰·塞尔与文学理论[D];南京大学;2013年
5 柴瑜;对童庆炳三版《文学理论教程》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董雪萍;叶以群的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3年
7 陈蕾;朱自清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耿荣清;走向自由,永远的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9 陈粤;回到文学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齐晴晴;萨特文学理论思想对当代文论的启示与意义[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99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59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