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与李白自然诗歌中修辞美学效果对比研究
本文选题:华兹华斯 切入点:李白 出处:《河南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当我们在品读诗歌时,经常想要找出诗人写作的目的,想要知道他的思想,兴趣,一切的一切。不管身处何时何地,在诗人们当中,有太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这些对于学习诗歌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旨在对比李白和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的修辞特色。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常常被认为是中国诗歌界的文化领袖。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迹。在向往自由、寻仙问道的同时又渴望济世救民。他有一种很强烈的“入世”思想,但又不想被俗世所束缚。政治上的不如意让他转而热爱自然,远离政治争斗,创造了一大批光辉灿烂、传承千古的华美篇章。华兹华斯被称为“桂冠诗人”。他自小的经历造就了一颗自然纯朴、充满童真的心。法国大革命失败后他便在自然和过去中寻找希望。这两位伟大的诗人都写出了许多自然诗歌,但是方法各异。尽管他们在语言运用上有很多相似性,但由于社会背景以及生存年代的差异性,两人不同的表现风格还是显而易见的。对二者各自的研究很多,但是对他们的对比研究却鲜少见到。由着这种想法以及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本文诞生了。 本文主要从修辞美学方面解释二者诗歌的特点,并总结出二者的相似点与不同点。通过对二者诗歌研究的综述,可以得知这两位世界著名的诗人在中外诗坛的地位以及影响力。对中西自然诗歌发展的研究使大家能以开阔的眼界将二者的诗歌放在一个大环境中来分析、研究它们在山水诗歌史上与众不同的特点。本文运用的诗歌修辞理论,虽然是关于中国诗歌研究的著作,但笔者希望它可以运用在外国诗歌中。分析部分主要是从字词、句子、篇章、修辞以及文体方面对诗歌修辞特点进行分析。在表现他们诗歌艺术特色方面,修辞起了很大作用。通过对诗歌修辞美学效果的研究,可以发现李白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存在着相同点和不同点,他们都热衷于使用自然、平实的语言来表情达意,他们都希望能够在自然中寻得栖息之所。但是在文学创作方面,李白更喜欢使用慷慨激昂的语言和描述恢弘大气的场景,而华兹华斯则善于运用普通的语言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景色。归根结底,这些都是由于二者相似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社会背景所造成的。 通过这些研究,作者希望关于中西方诗歌的对比研究会越来越宽泛,不仅局限在同类诗人和诗人之间,还要涉及到不同种类的诗人及作品。同时,希望这些努力可以为中西方诗歌的对比研究打开一个新局面。
[Abstract]:When we read poetry, we often want to find out the purpose of the poet's writing, to know his thoughts, his interests, everything. There are too man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Finding them out is essential for learning poetry. This paper aims to compare the rhetorical features of Li Bai's and Wordsworth's natural poems. Li Bai is one of the greatest poets in Chinese history. Often regarded as a cultural leader in Chinese poetry, he left a deep footprin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etry. He yearned for freedom, sought immortals and, at the same time, longed to save the world. He had a very strong thought of "joining the WTO". But he didn't want to be trapped in the earthly world. Political disappointments led him to love nature, to stay away from political strife, and to create a vast array of splendor. Throughout the ages, Wordsworth is known as the Poet Laureate. His childhood experience has created a natural simplicity, He looked for hope in nature and in the past after the defeat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Both great poets wrote many poems of nature, but in different ways. Although they had many similarities in the use of language,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the age of existence, the two people's different performance styles are obvious. But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m is seldom seen. From this idea and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others, this paper was born. This paper mainly explai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poems from the aspect of rhetorical aesthetics, and summarizes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e can know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of these two world-famous poets in the world of poetry.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poetry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has enabled us to analyze their poems in a big environment with a broad vis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ir distinctive features in the history of landscape poetry. Although the rhetorical theory of poetry used in this paper is a work on the study of Chinese poetry, the author hopes that it can be used in foreign poe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he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etry in the aspects of text, rhetoric and style. Rhetori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ir poetic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re 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Li Bai and Wordsworth's natural poems. They are all keen to use natural and plain language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They all hope to find a place to live in nature. But in the aspect of literary creation, Li Bai prefers to use impassioned language and scenes of the great atmosphere, while Wordsworth is good at describing the natural scenery of daily life in ordinary language. In the end, These are due to their similar interests and different life experiences, cultural and social background. Through these studies,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poetry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will be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not only among the same kind of poets and poets, but also involving different kinds of poets and works. It is hoped that these efforts will open up a new situation for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oetry.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I106.2;I0-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虹;;东西方诗学艺术交流的愿景回归——以华兹华斯的《致杜鹃》和李白的两首杜鹃诗为例[J];文教资料;2008年30期
2 杨荀;崇尚自然,呵护人类——浅论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创作源泉[J];美与时代;2003年12期
3 王春;关于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主题的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徐春捷;浅谈华兹华斯的自然诗[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高桂芳;;品《露茜组诗》,解读华兹华斯的自然观[J];山东文学;2007年07期
6 王颖;;解读经典——再评华兹华斯诗歌创作艺术[J];小说评论;2009年S1期
7 葛桂录;建国以后华兹华斯在中国的接受[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8 文爱军;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诗歌艺术的差异[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9 孙芳;;倾听微贱生活的悲曲——评华兹华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主题[J];译林;2009年03期
10 黄宗英;“如何静听离别”——从华兹华斯的“复杂快感”看卡如斯的“精神创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葛桂录;;略论华兹华斯在20世纪中国的接受历程[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梁文琴;;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情韵[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3 李戎;;李白与大自然[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4 赵光旭;;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存在主义特征研究[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5 胡大宇;;李白与夜郎[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杨栩生;;李白卒于宝应元年解说[A];李白学刊(第二辑)[C];1989年
7 杨栩生;;李白开元末年入京说辨疑[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8 赵铭善;;李白散文三题[A];中国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9 曹建国;;李白怀谢g诗别探[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10 周琦;;李白游天台山考[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上)——中国李白学会第二届年会纪事[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晓贤;沿着李白走过的道路[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记者 廖君 江毅;“李白故里”之争:无谓的消耗战[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3 本报记者 刘阳子;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李白故里”归何处?[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4 张厚余;李白在太原[N];山西政协报;2005年
5 田本相;诗的交响[N];文艺报;2004年
6 李强;李白故里争夺战与文化阿Q大赛[N];商务时报;2009年
7 王钰;李白并非韩国人[N];甘肃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刘阳子;李白故里“双城记”:一纸批复不止纷争[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9 关捷;青山李白墓[N];中国档案报;2006年
10 廖君 江毅;安陆、江油争抢“李白故里”[N];西部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萍;凝视自然的心灵书写[D];吉林大学;2011年
2 吴文善;比较视野中的金时习汉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吉文斌;李白乐辞述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冰郁;唐诗异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窦可阳;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D];吉林大学;2009年
6 刘春芳;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情感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叶蔚芳;华兹华斯诗歌中原初创伤的剖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李乃龙;道教与唐诗[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9 程美华;孙原湘诗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何蕾;唐代文人与法律[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凌奕;华兹华斯与李白自然诗歌中修辞美学效果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江建军;华兹华斯:一颗困扰的心灵[D];浙江大学;2003年
3 孙静;华兹华斯诗歌中的孤独境界[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1年
4 李家;信仰、永生、普爱[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5 张靖婧;心灵的家园[D];西南大学;2011年
6 武氏海河(VU THI HAI HA);唐代妇女的画卷——浅论李白的妇女诗[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7 赵春梅;华兹华斯诗歌中的有机自然观思想[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8 李楠;和谐的自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崔莉;重返自然的桥梁——析华兹华斯的儿童观[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3年
10 张振;李白晚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20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620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