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译者:“服务”角色与“和谐”理念——以葛浩文英译《生死疲劳》为例
本文选题:译者 + “服务”角色 ; 参考:《枣庄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摘要】:翻译发生文化转向以后,译界学者开始关注翻译活动中译者、作者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蓝红军教授对"翻译"的新定义和郑海凌的"翻译标准新说:和谐说",并以译者葛浩文英译《生死疲劳》为例,提出了新时代的译者在翻译活动中需要扮演"服务"角色及坚持"和谐"理念,协调译者、读者和作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Abstract]:After the cultural turn in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scholars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ranslator, the author and the reader.According to Professor Lan Hongjun's new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and Zheng Hailing's "the Theory of Harmony", this paper takes the translation of "Life and death fatigue" by the translator GE Haowen as an example.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translator of the new era should play the role of "service" and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harmony" in translation activities, and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ranslator, reader and author.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046;H31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晓荣;二元对立与第三种状态─—对翻译标准问题的哲学思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传玲;;翻译标准的解构与建构[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李晓燕;;论薛绍徽翻译作品的忠实与创造[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 李传玲;;多元翻译标准系统的最低标准——兼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4 鄢春艳;;对中国译论研究的几点辩证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5 刘杰辉;赵红军;;中国当代翻译标准讨论综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闫天洁,梅丽;翻译标准的回顾与前瞻[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7 陈丹琰;;有最低限制的多元共存——再议翻译标准的多元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刘肖岩,关子安;试论戏剧翻译的标准[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贺微;翻译忠实标准研究面面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钱纪芳;;和合翻译思想初探[J];上海翻译;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钱纪芳;和合翻译观照下的服装文字语言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张慧琴;高健翻译协调理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熊兵娇;实践哲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张俊杰;试论中庸诗歌翻译观的构建[D];河南大学;2010年
6 刘爱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文学译者批评的理论探索[D];山东大学;2012年
7 金敬红;解构视角下翻译中的二元对立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王晓凤;郭建中翻译思想与实践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张思永;刘宓庆翻译思想研究—学术考察与理论述评[D];南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贝西;从操纵式改写视角看《穆斯林的葬礼》的英译[D];河南大学;2013年
2 周志环;从操纵论评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D];外交学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柏然,张思洁;翻译学的建设:传统的定位与选择[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新颖;;人人都在什么力量的支配下——读《生死疲劳》札记[J];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06期
2 李南;;生死疲劳不应贪著 六道轮回无为涅i谩臃鸾探嵌嚷邸渡榔@汀穂J];名作欣赏;2013年03期
3 ;简论《生死疲劳》[J];现代语文;2006年05期
4 李敬泽;;“大我”与“大声”——《生死疲劳》笔记之一[J];当代文坛;2006年02期
5 肖宇;;《生死疲劳》:世纪乡土风云的东方式展现[J];理论与创作;2006年03期
6 邵燕君;师力斌;朱晓科;李浩;李云雷;;直言《生死疲劳》[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毕光明;;《生死疲劳》:对历史的深度把握[J];小说评论;2006年05期
8 徐红妍;;《生死疲劳》:对民间与历史的另一种把握[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石若英;;论《生死疲劳》中的“月亮”原型[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明刚;;论《生死疲劳》轮回视角下的佛性拯救[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妙羡;;翻译伦理下探究《生死疲劳》被西方读者接受的原因[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2 李丹;;一出庸俗的惨剧——长篇小说《蛙》批判[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子宏;《生死疲劳》的阅读疲劳[N];桂林日报;2006年
2 杨继渊;浓墨重彩再现中国半个世纪乡村史[N];云南日报;2013年
3 李浩;惊讶和热情:我看《生死疲劳》[N];北京日报;2006年
4 李敬泽;“大声”:再见长河落日[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夏一璞;女性解放中的生死疲劳[N];经济观察报;2014年
6 胡子宏;最深切的感受:疲劳[N];兰州日报;2006年
7 财经媒体记者 方敢;后泡沫时代,酒企的“生死疲劳”[N];华夏酒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罗四,
本文编号:1733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733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