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艺术生产论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影响
本文选题:本雅明 + 艺术生产论 ; 参考:《内蒙古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本雅明艺术生产论为我国文学理论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本雅明的艺术生产论是他对西方现代艺术及其赖以生存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考察和思考的思想产物,他肯定了机械复制时代以电影为代表的现代艺术取代古典艺术地位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出现代艺术存在不同于传统艺术的属性特征。本雅明一方面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立场,出于对欧洲古典艺术深深地眷恋,将大众文化视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式,对大众施以软性统治的方式,因而否定大众文化;另一方面,本雅明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史唯物主义考察文学艺术现实时,从客观经济、科技发展状况以及文化发展的特征出发,采取更为超越的理论姿态,肯定了大众文化中艺术生产的必然性。 19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众文化日益崛起和普及,生产与消费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方式,艺术日益趋向消费化。与此同时,理论界研究方法和观念更加多元化。 本雅明艺术生产论能够对中国文学基础理论产生深刻的影响,是他客观的科学态度适应了我们的文学艺术变革的要求,他的理论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满足这种现实吁求的文学基础理论建构来说,是一种有效的理论。随着中国文化产业化进程和文学基础理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本雅明艺术生产论仍然有着许多启示意义。
[Abstract]:Benjamin's theory of artistic production provides important theoretical resource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ry theory.Benjamin's theory of art production is the product of his thoughts on western modern art and the capitalist industrial society on which he depends for his survival.He affirmed the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that modern art, represented by film, took the place of classical art in the era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and revealed the attribut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art being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art.On the one hand, based on his criticism of capitalist society and deeply attached to European classical art, Benjamin regarded mass culture as the form of capitalist ideology and imposed soft domination on the masses, thus negating mass culture.On the other hand, in applying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f Marxist classical writers to investigate the reality of literature and art, Benjamin takes a more transcendent theoretical attitude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bjective econom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It affirms the inevitability of art production in popular culture.Since the middle of 1990s,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rket economy, popular culture has been rising and popularizing day by day.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have become the main way of life, and ar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nsumptive.At the same time, theoretical research methods and ideas are more diversified.Benjamin's theory of artistic production can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basic the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 objective scientific attitude has adapt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our literary and artistic changes.His theory is an effective theo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iterary basic theory.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ic theory of literature, Benjamin's theory of artistic production still has many enlightenments.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I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叶;;论本雅明的现代主义——读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J];文教资料;2011年23期
2 谢建华;;密语写作与大话批评——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阅读札记[J];艺术广角;2011年04期
3 杨胜男;;解读瓦尔特·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J];语文学刊;2011年13期
4 陈呈;;本雅明眼中机械复制时代的文艺审美特征[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陈捷;;阿多诺与本雅明文化工业理论对比分析[J];丝绸之路;2011年16期
6 钟丽茜;;本雅明论摄影技术与纪实影像的先进文化功能[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7 徐朝友;;焦灼而失落的“洞见”——评保罗·德曼《“结论”:瓦尔特·本雅明“译者的任务”》[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8 梁郁郁;;论阿多诺与本雅明的文化工业理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J];音乐天地;2011年05期
9 蔡影茜;李佳;;关于现代艺术的一段回忆:对话瓦尔特·本雅明[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1年09期
10 慕羽;;图文快递[J];舞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凤祝;;救世理念与历史唯物主义[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2 尹树广;;本雅明的历史政治哲学(草稿)[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李心峰;;新时期艺术生产论及其理论意义[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吴慧坚;;文学翻译的价值:以“诗意”开启原作的新旅程——从本雅明的翻译观看莎士比亚作品汉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慧坚;;翻译的价值:原作生命旅程的新开展——从本雅明的翻译观看莎士比亚作品汉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蒋继华;;审美经验的重构如何可能——论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及其当下影响[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胡鹏林;;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中的审美话语方式[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吴加才;;本雅明理论的怀旧主题及其当下意义[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汪行福;;社会批判与审美理论——从本雅明的救赎批判到哈贝马斯的新启蒙美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10 汪行福;;进步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与超越[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无痕;多面的本雅明[N];北京日报;2001年
2 刘建茂;无奈中的智慧与创造[N];河南日报;2004年
3 杨照;重拾对于故事的好奇心[N];文学报;2009年
4 河西;梦幻童年:本雅明的思想札记[N];文汇报;2003年
5 吴拓邦;与巴特、桑塔格、本雅明聊摄影[N];经济观察报;2005年
6 魏家川 博士;这一切来得太快[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7 张亮(南京大学哲学系);命运的关联[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8 马夫;与大师为邻[N];中国摄影报;2005年
9 赵武平;“波西米亚人”本雅明的幻灭[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陈永国;寓言:本雅明的废墟哲学和破坏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志;思与诗的张力[D];浙江大学;2005年
3 孙善春;神学还是马克思主义?[D];浙江大学;2007年
4 张文杰;艺术“裂变”时代的美学[D];复旦大学;2009年
5 叶剑青;“气息”消失之后的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6 赵千帆;从哲学到美学:阿多诺摹拟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陈蓓洁;艺术·真理·现代性批判[D];复旦大学;2007年
8 朱湘军;从客体到主体[D];复旦大学;2006年
9 张焱;历史的痕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鞠惠冰;消费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兴星;本雅明艺术生产论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刘奕;本雅明“拱廊街计划”批评方法论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方尚芩;经验的密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4 赵长亮;从传记经验看本雅明的波德莱尔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王树娟;本雅明大众文化理论探析[D];兰州大学;2012年
6 张杰;技术·艺术·感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胜男;透过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再议翻译忠实原则[D];黑龙江大学;2010年
8 程兰;本雅明翻译目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9 李京泽;技术的救赎之路[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10 刘建茂;论本雅明的文艺思想[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35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735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