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媒介时代审美范式转型与文学镜像
本文选题:电子媒介 + 审美范式 ; 参考:《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01期
【摘要】:电子媒介时代审美范式发生了从"形象"向"拟像"的转型,导致了文学的异变。这种异变主要表现在文学形态从"读"转向了"看",文学功能从"文学性"转向"娱乐性",文学趣味从"精神性"转向"世俗性",文学理想从"审美救世"转向"娱乐消费"。这种异变引发了文学审美空间的变化。电子媒介时代文学走出异变的途径在于:摆脱媒介的形式偏好,面向文学的实践召唤;恢复文学的想象和形而上学功能;呼唤一种"尊灵魂"的文学创作原则。
[Abstract]:In the era of electronic media, the aesthetic paradigm changed from "image" to "simulacra", which led to the change of literature. This change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changes of literary form from "reading" to "seeing", literary function from "literariness" to "entertainment", literary taste from "spirituality" to "secular", and literary ideal from "aesthetic salvation" to "entertainment consumption". This kind of change caused the change of the aesthetic space of literature. The ways for literature to get out of the variety in the era of electronic media are to get rid of the form preference of the media, to meet the practical call of literature, to restore the imagination and metaphysical functions of literature, and to call for a principle of literary creation which respects the soul.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变革与文论话语转型研究”(10CZW00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秀;;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2 王月;;论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与文学研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年02期
3 胡友峰;;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精神现象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4 马大康;;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文化生态[J];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00期
5 杜书瀛;艺术:生活的特异化[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方亭;;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困境和出路[J];天中学刊;2006年01期
7 杜书瀛;;消费社会与文学理论的新挑战[J];文艺争鸣;2007年11期
8 段兵;刘志;;电子媒介时代艺术作品的若干问题[J];新闻知识;2008年01期
9 李平;颜红;石降红;贾君卿;Megan;程培英;吴霭龄;王爱英;;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评论[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姜晨;;电子媒介时代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家庭培养环境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大康;;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的文化生态[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2 张经武;;论电子媒介时代新诗的裂变[A];东方丛刊(2005年第3辑 总第五十三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杜书瀛;电子媒介时代及其对文学理论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2 陈辽;谭著背离学术规范 “鲁奖”评委理应反思[N];文学报;2012年
3 马长军;“鲁奖”评委该公开回应[N];深圳商报;2012年
4 杨剑龙;一部引用过度的“编著”[N];文学报;2012年
5 谭旭东;传媒对文艺产业化的影响[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杜书瀛;发展多形态的文艺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毕日升;文学的“终结”与“新生”[N];文艺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胡倩倩;电子媒介时代的图像叙事[D];西北大学;2008年
2 崔茜;电子媒介时代的美学生态研究[D];温州大学;2012年
3 张瑞娜;电子媒介时代的审美问题研究[D];温州大学;2013年
4 唐彩云;电子媒介时代文学与图像的共生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婧;审美与伦理关系研究[D];温州大学;2014年
6 瞿辉;电子媒介时代的技术悲观主义[D];兰州大学;2007年
7 毓卉;电子媒介时代的“大话”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侯晓博;新媒介模糊社会年龄界限的现象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103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110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