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话语:从“无法言说之物”到“被排斥的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炜静;;语言与话语:从“无法言说之物”到“被排斥的人”[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年02期
2 赵洪涛;;福柯两性话语中的“身份认同”[J];焦作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袁英;;西方文论中的“话语”谱系[J];华中学术;2009年02期
4 乔松;;《阿Q正传》中人物话语表达模式及翻译[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11期
5 周兰桂;;审美话语与必然话语之间的紧张与默契——兼论文学的审美本质与话语特征[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唐玉环;角色与话语目的[J];长沙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7 李咏吟;体验流与话语流的审美关联[J];文艺评论;1999年04期
8 王逢振;关于美国的“少数话语”理论[J];文学评论;1994年05期
9 孙绍振;文学评论及其话语的腐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师卓希;;“跨话语作者”中的文学理论历史内涵[J];中外企业家;2016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代迅;;汉译西方文论探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建刚;;人道主义:当代政治文化中的边缘话语——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艺思想研究之二[A];东方丛刊(2005年第4辑 总第五十四辑)[C];2006年
3 胡疆锋;;西风东渐30年——西方文论与新时期中国文论建设[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高艳萍;;2012年西方文论研究报告[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5 徐新建;;西方文论在中国:观察、回顾与思考[A];东方丛刊(1999年第2辑 总第二十八辑)[C];1999年
6 粟琳玲;;时空与文本:译者的叙事性话语干预——以葛译《生死疲劳》为例[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五卷)[C];2016年
7 周启超;;跨文化视界中的现代斯拉夫文论[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林;艺术中的话语权[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洪治纲;撒娇、调情与话语的放纵[N];文学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李玉 查建国;探索中国与西方文论对话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4 张士甫;诗性话语[N];文艺报;2016年
5 郭英剑;应注重构建西方文论研究中的对话角色[N];文艺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孙妙凝 张杰;批判借鉴当代西方文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7 本报记者 王研;学习西方文论并非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N];辽宁日报;2011年
8 本报特约记者 张珊珊;西方文论,,终止于大师身后?[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孙绍振;反思西方文论审美缺失 重建文本解释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10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薛征;洞穴隐喻与影像的实在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晶晶;论福柯的话语及话语下的文学[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f ;话语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孙媛;伊格尔顿《理论之后》中的“审美话语”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4 杨瑶;从文学文体学视角探讨《到灯塔去》的自由间接话语翻译[D];西南大学;2014年
5 胡漫;作为话语类型的“狂欢”[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慧津;媒介话语与翻译:从译文到原文的描写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倪s
本文编号:2583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583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