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网络文艺符号生产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3 23:44
【摘要】:数字化背景下,随着网络媒介的迅速崛起,当今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期,以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电影、网络直播、网络动漫、网络游戏为主的网络文艺,建构了我们对于网络文化的感知与认识。网络文艺的符号形式及形态构成及生产方式都极大区别于传统文艺,这种新兴的艺术形态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社会下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符号创造主体的精神性也发生了内在的变化。此时对网络文艺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对网络文艺健康、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网络文艺主体进行精神分析与现代性探讨则更具一定的人文价值。关于网络文艺区别于传统文艺的异质部分,学界已经从创作、传播、消费、监管等维度进行了一些探索,本文以“网络文艺生产机理”为研究对象,引入了符号学理论,试图在更宽广的理论层面上寻找网络文艺形式的统一性。本文研究目标有两个:一是阐明网络文艺符号的本体特征;二是阐明网络文艺符号的生产机理。两者具有内在的逻辑,本质上是一个问题。所谓网络文艺符号生产机理,就是指网络文艺符号的建构或创造规律,即网络文艺符号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其创作规律与传统文艺有何本质区别。因此,阐明这个问题就必须对生产主体进行全面精神分析和考察,这不仅是因为网络文艺本身就是典型的精神产品,而且是因为这种精神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技术、生产资源甚至包括生产主体本身都与传统文艺存在了先天的重大区别。本文所研究的网络文艺符号实则就是网络文艺的文本符号,本文就是对网络文艺符号的整个符号生态系统中的诸类子符号进行研究分析,在与传统文艺符号的比较之中并结合互联网语境,从而对网络文艺符号独特的符号特性总结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从本体论角度出发,通过对网络文艺话语文本与叙事文本的分析对网络文艺符号的本体特征进行总结概括,并通过本体表征来考察其美学特征,以此作为对于网络文艺符号的生产机理研究的切入点。第二章,通过考察网络文艺符号生产过程和网络文艺文本的意义建构,阐明网络文艺符号的生产机制。第三章,以网络语言符号生产特点为切入点,在对网络语言符号语言转向的把握分析后,从精神分析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符号特性及符号创造主体的精神性,阐明网络文艺符号生产的根本动力。第四章,着眼于对网络文艺符号主体精神性与主体现代性的关系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证的相佐来分析两者之间的趋同与相悖。经研究可知,网络语言符号一种解构式的外延符号,一种基于使用情境下的情绪符号。网络文艺符号世界下的游戏体验与虚拟体验,也使得网络文艺符号叙事文本呈现出叙事游戏化与游戏化叙事的特征。网络文艺符号能指形式的互动性、多样性与内容上的泛娱乐化特征使得受众在身体阅读中获得审美快感并激发受众的“感官型自由情感”和“沉浸型自由情感”。网络文艺符号生产是基于IP和流量的循环生产,网络的互动性使得网络语言符号的生产是摆脱了“话语权势”控制的“自由语义”,并在传播消费过程中实现了在能指层面“易变”的同时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着“异变”。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注意力生产下的欲望符号,符号创造主体在对这种欲望符号的创造和使用中又显示了主体精神层面的各种症候,主体在“本我”统治下形成了“第二人格”,并进而实现了“本我”的狂欢和群体的狂欢。主体通过网络文艺的符号世界的自由性走向了人的现代性,与此同时,网络文艺符号世界的泛自由化所造成的主体行为失范等问题,使得网络文艺符号下的主体,由现代性的主体走向了现代性的反面,并造成主体现代性之悖论的尴尬局面。网络文艺符号生产机理,实则是一种借助网络媒介,在互联网语境下,以后现代性主体欲望为驱动力的“注意力”艺术符号的创造与再生产,旨在引起主体的官能快感,于符号本身而言,则是审美型符号向消费型符号的嬗变。在符号学视野下,我们看到网络文艺世界中能指的多样性逐步走向了能指的狂欢化路径,当能指成为能指的游戏,它所在的场域,于网络文艺,则是历史语境的消失、政治话语的缺席以及个人存在的虚无,于网络文艺下的受众,面临的则是自由、理性的多重悖论,在浅表化的网络环境下该如何走出自我的围困走向现代性。
【图文】:

期待视野,符号,网络文学,流量


(图 6)上图中①所呈现的数据也佐证了受众的期待视野所能产生的流量潜力,由此们可以看出,某一网络文学类型能否成为流量符号,决定了该符号能否成为可有 IP 开发价值的原生符号,而受众的期待视野则是影响网络文艺符号循环生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悦强;;网络广播电视台盈利模式研究[J];电视指南;2017年19期

2 孙志燕;吴建国;;网络广播电视台技术架构与方案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03期

3 ;内蒙古网络广播电视台成立[J];中国广播;2017年05期

4 李鹏;;4G网络下网络广播媒体的发展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6年07期

5 李青;;网络广播的现状和发展[J];青年记者;2012年14期

6 王岩坤;刘宁;王秋苹;;网络广播的特性分析和未来发展方向[J];科技传播;2011年20期

7 董年初;熊艳红;范洁;关字奇;;关于电台电视台发展网络广播电视的几点思考[J];现代电视技术;2008年06期

8 王泽华;姬米刚;韩春秒;;我国电台网络广播的特点、优势与发展趋势[J];广播电视信息(上半月刊);2007年05期

9 柳芳;;网络广播的发展现状分析[J];新闻前哨;2007年Z1期

10 周远帆;网络广播初探[J];军事记者;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年初;熊艳红;范洁;关字奇;;关于电台电视台发展网络广播电视的几点思考[A];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0年

2 曹云霞;;网络广播电视台内容建设思考[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3年学术年会、五届五次理事会暨第六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和优秀论文奖颁奖大会论文集(广电篇)[C];2013年

3 程云;万祥毅;林寿丰;;杂谈网络广播[A];2007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2(下)[C];2007年

4 合应龙;李斌;;云南网络广播电视台私有云实践[A];第24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暨第15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5 刘竹沛;;浅谈博物馆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的构建[A];融合·创新·发展——数字博物馆推动文化强国建设——2013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刘竹沛;;浅谈博物馆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的构建[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七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杜少敏;王均利;张业奔;;IP网络广播系统在大佛寺矿的研究与应用[A];煤矿绿色高效开采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C];2016年

8 韩世平;陈志刚;杨勤生;;网络广播及网上音频[A];2001年度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C];2001年

9 唐成基;刘伟山;杨文茹;;网络广播的发展趋势及监管研究[A];第24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暨第15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10 合应龙;李斌;;云南网络广播电视台开源WAF实践[A];第24届中国数字广播电视与网络发展年会暨第15届全国互联网与音视频广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景华;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全球开播[N];光明日报;2014年

2 廉育功;网络广播潜力与优势[N];市场报;2001年

3 王宏伟;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正式开播[N];新华日报;2010年

4 记者 蒋国华;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开播[N];黑龙江日报;2011年

5 记者 李雪萌;山东网络广播电视台昨揭牌[N];济南日报;2011年

6 廉育功;网络广播的影响力[N];华夏时报;2001年

7 廖虹晖 谢春梅;网络广播的潜力与优势[N];中华新闻报;2004年

8 李冬梅;网络广播:喜忧参半中前行[N];中华新闻报;2004年

9 ZMTV;如何记录网络广播[N];电脑报;2003年

10 王泽华邋姬米刚 韩春秒;网络广播的优势及发展思路[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高才;Mesh网络容错性的概率分析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宁红宙;Ad Hoc网络中PKI理论和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慧青;网络文艺符号生产机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郭常伟;移动网络广播媒介场景营造及其指导意义[D];湖南大学;2017年

3 马琳慧;无线信息中心网络缓存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4 李翔睿;S省网络广播电视台盈利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潘s,

本文编号:2613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13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d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