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功能视阈下Moment in Peking两译本中男性形象的保留与再现
发布时间:2020-04-16 00:45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要想振兴中华民族,就离不开繁荣昌盛的中华文化。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提高文化自信是时代主题之一。林语堂的作品Moment in Peking不仅成功地将中华文化介绍给西方,而且激起了人们对学习自身文化的兴趣。然而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女性人物身上,因此,研究男性人物形象在译本中的保留与再现情况是十分有价值的,可以进一步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其创作内容及文化思想。本文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人际功能为理论工具,研究林语堂经典作品Moment in Peking中Yao Sze’an、Tseng Sunya和Kung Lifu三位男性人物的话语,对原本与译本中三位男性人物话语中的语气类型、情态操作语及情态类型进行分类、比较、分析,从语气和情态两个角度对比张振玉和郁飞的译本,观察这三位男性人物在译本中的形象与原本中的形象在人际功能层面是否保持一致,从而评价两个译本的翻译质量。研究表明,原本中三位男性人物都擅长与人沟通。权威是Yao Sze’an形象的主要特点。Kung Lifu是一位有激情有学识的爱国青年。Tseng Sunya身上则更具孩子气,不易受世事干扰,对世界充满好奇。总体而言,张振玉和郁飞的译本在人际功能层面上基本保留了原文三位男性的形象,但是Tseng Sunya在两个译本中都变得更有决策力。语气系统上的改变使得郁飞译本中Yao Sze’an变得更具压迫感,Tseng Sunya更情绪化,Kung Lifu则是显得没有那么礼仪周全,以及少了点愤世嫉俗的激情。张译本在情态系统上的处理更加自由,Yao Sze’an少了原有的权威,Kung Lifu变得不那么固执。张译本在极大程度上让男性人物的话语与原文的语气和情态保持一致,因此,比起郁飞的译本,张译本更胜一筹。本研究从人际功能的实现这个角度来研究译作中人物形象的再现,而且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具有一定意义。译者在翻译对话时需要考虑语言的人际功能,以期达到译作与原作的功能对等。只有这样,读者才能够准确领会原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文化传播才能得以有效进行。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本文编号:2629188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胡开宝;毛鹏飞;;基于语料库的莎士比亚戏剧中“lord”人际意义再现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2 张琳;;语言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以《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对话分析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3 陈洪;李丽平;;《京华烟云》中宗教观念辨析——以姚思安形象为中心兼及其他[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陈千里;;“女性同情”背后的“男性本位”——林语堂小说“双姝”模式透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5 张蕾;;版本行旅与文体定格——《京华烟云》中译本研究[J];河北学刊;2012年01期
6 司显柱;吴玉霞;;人际意义跨文化建构:比较与翻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黄国文;《清明》一诗英译文的人际功能探讨[J];外语教学;2002年03期
8 李战子;功能语法中的人际意义框架的扩展[J];外语研究;2001年01期
9 宋琴;略述《瞬息京华》的中文版本[J];江苏图书馆学报;199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伟文;从功能文体学角度分析《京华烟云》中三位女性人物的性格特点[D];河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29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29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