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审美空间的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1 15:05
【摘要】: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空间。古代中国社会,“人”对“天”的审美仰望确立空间的高度,“人”对“地”的诗意俯视孕育空间的深度。“人”作为空间认知的立足点,其对“天地”的审美观维系着空间两极的稳定联系,调节着空间“天地”的动态平衡,由此构成审美空间的基本框架。“人”与“天地”的情理浸染推动审美空间由“象”至“境”的运动发展,最终走向“天”、“地”、“人”的自然圆融。中国古代审美空间建构研究,针对中国美学思想的现代性转化问题,以审美空间作为研究立足点,以空间视角透视中国古典美学精神。本文在对中国古典美学的空间考察中,吸收西方现代以来空间理论,建构现代以来语境中的中国审美空间。通过对审美空间建构的系统化整合,本文力图使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内在空间观念获得现代意义上的延伸与扩展,激发中国美学思想的生命活力。本文在研究思路上,坚持空间发展运动的基本观点,结合中国古典美学的空间蕴藉,展开审美空间的建构研究。本文的论证顺序从部分元素分析至整体空间认知,最终在活态生存范式的前提下,切入审美空间的内在精神观照以及动力考察。本文主要运用西方空间理论,从中国古典美学中提炼出“天”、“地”、“人”以及“天·地·人”整体形态四个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本文侧重“天地”的对象形态与“人”的主体精神两个维度,研究审美空间建构过程。在关注审美空间运动变化的同时,本文从动力支撑与步骤梳理两个方面探析运动原因。在研究方法上,本文根据中国古典美学的空间论述,立足“天地”中生息的“人”,通过对其审美实践的集中发现,揭示审美空间的存在形态、精神旨归以及运动变化。本文在结构上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与第六部分是文章的绪论与结语部分,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是文章的一至四章。绪论主要对背景理论环境做综述式的概括阐述,从中析出基本论证方向。围绕中国古代审美空间建构的基本论题,论述基本以“中国古典美学”与“空间”两大基础元素为支点,分别考察各自的生存发展环境,分析立论的前提性宏观环境。通过对二者的针对性分析,揭示有待发展之处,阐述“中国古典美学”与“空间”在互促共进中存在理论融合的良好基础。遵循融合统一的基本趋势,在梳理中,本文发现有关“中国古典美学”与“空间”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开放性,由此引申出主要论题,以印证论文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意义。第一章主要从空间理论与中国古典美学的空间蕴藉两方面展开背景分析。空间理论的背景分析主要以空间由普遍到特殊的意义延伸为前提,认识审美空间在一般空间中的分化析出。将析出后的审美空间放置于中国古典美学环境中,论文进一步考察中国古典美学的空间蕴藉,为后续审美空间建构的多角度分析提供丰厚的背景支持。第二章主要考察审美空间建构的有机构成要素。在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语境中,本章将审美空间视为“天”、“地”、“人”的三元共生,并对上述三种要素进行集中分析,审视诸要素在审美空间建构中的积极作用。第三章主要研究审美空间的具体建构过程。“天·地·人”整体形态标志着审美空间建构的萌芽;成“象”意味着审美空间的初步形成;造“境”则代表了审美空间的发展成熟。第四章着重探讨审美空间运动的动力问题。主体审美意识中以“情”为主的感性动力保证了审美空间的原初之动,以“理”连结的理性动力规范了审美空间的规律性运动,二者相互协调,最终融合于“自然而然”的整体动力之下。审美空间在主体意识的“情”、“理”相宜中“自然”运动。结语综合上述审美空间建构的多角度研究,进行全文的收束与总结。此部分论述呼应审美空间在中国古典美学可能存在的假设,以上述章节的论述结果为基础,从母体环境、空间完善发展及内在动力支撑三个方面论证空间存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母体环境孕育了审美空间的产生,发展完善给予空间适宜的生长平台,内在动力支撑则保证审美空间的良性生存状态,三者共同证明了审美空间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科学存在。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01
本文编号:2690041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萱;;中国古典美学的空间情结与方法论意义[J];人文杂志;2013年05期
2 徐扬尚;;“意象话语”的三元谱系结构及其嬗变——兼论严羽妙悟:是“悟有分限”,还是“有分限之悟”[J];中州学刊;2013年05期
3 裴萱;;现代性空间转向与文学研究新路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刘茂国;;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空间思想探析[J];城市;2013年02期
5 张晶;;当代文艺美学视点对“妙悟”说的理解[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赵旭东;;“灵”、顿悟与理性:知识创造的两种途径[J];思想战线;2013年01期
7 蔡志诚;;空间转向与权力的地理[J];学术评论;2012年06期
8 刘林;;现代性的超越:透视中国古典美学精神[J];理论探讨;2012年05期
9 刘彬;;作为理念的绝对空间[J];哲学研究;2012年06期
10 邹诗鹏;;空间转向与虚无主义[J];现代哲学;2012年03期
,本文编号:2690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690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