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翻译规范理论视域下《呐喊》英译本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2 09:20
【摘要】:迄今为止,描述翻译学研究已然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描述翻译学代表人物吉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体现了文化对语言的制约作用,他对翻译规范的定义不仅是指文本本身应遵守的语言规范,还包括它们所在的文化、社会等大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或者子因素的规范。翻译规范理论使我们看到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作用,从而对实际存在的翻译现象做出更加合理与准确的解释,对翻译研究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新文学的奠基人,被认为是中国最杰出的作家。《呐喊》是鲁迅代表作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蓝诗玲的《呐喊》英译本分别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2009年出版,译者所处年代、文化背景不同,作品风格各具特色。本文基于吉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从预备规范、起始规范、操作规范三个方面探讨译者翻译行为中所遵循的不同翻译规范,分析翻译规范影响译者翻译行为的背后因素。通过对词汇、句式结构、文体风格三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发现:译者所处不同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由于遵循了不同的翻译规范,作品风格迥然不同。预备规范影响了译者的文本选择及翻译目的;起始规范影响了译者宏观翻译策略的选择,即杨宪益倾向于译文的“充分性”翻译,蓝诗玲偏重“可接受性”翻译;操作规范在词、句、文体风格三个层次上影响了译者的翻译行为,决定了他们具体翻译技巧的不同。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得出如下结论:译者的翻译行为是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生活经历、读者接受性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译者的翻译行为也决定了他们的翻译目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用翻译规范理论来解析《呐喊》的两个英译本,为鲁迅小说英译研究的深化与系统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启示,促进了鲁迅作品和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输出,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具有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小乐;;葛浩文与蓝诗玲翻译观比较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2 欧阳友珍;;论杨宪益文学翻译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12期

3 孙敬鑫;;蓝诗玲:英国新生代汉学家[J];对外传播;2012年06期

4 侯松山;彭祺;;鲁迅短篇小说《药》两个英文译本之比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5 姜大鹏;;意识形态对翻译策略的操纵——以四大名著之书名翻译为例[J];海外英语;2011年01期

6 马杰森;;国内鲁迅小说英译研究综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覃江华;;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翻译观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杨雪芳;;从“目的论”看《阿Q正传》杨宪益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9 仝亚辉;;当代西方翻译规范研究的发展与特点[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2800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800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e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