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风与竖琴的谐音——论雪莱作品中的影响与独创观

发布时间:2020-10-30 07:27
   影响与独创这一话题历来为作家们所争论不休。一部分作家认为影响是 一种健康的力量,可以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但另有一部分作家坚决否认前驱 或同时代作家对他们作品的影响,而宣称他们自己的作品是独创的。雪莱一 方面在他的诗歌序言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独创意识;另一方面他又是完全接受前 驱作家或他同时代诗人对他的影响。当然,雪莱在他的作品中所关注的不仅 仅是前驱或同时代诗人对他的影响,也还有来自大自然与诗人所处的时代的影 响。时代的影响是雪莱在他的诗歌序言中讨论最多的,也是最有独创性的。雪 来对独创和影响的观点也体现在了他的两首诗歌《阿拉斯特》与《西风颂》中。 影响与独创这两方面中,雪莱明显地趋向于强调外部的影响(来自自然,前驱 诗人,与诗人所处的时代的影响)。这是由外部影响在雪莱诗歌创作中所处的 重要地位决定的。
【学位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1
【中图分类】:I106.2
【文章目录】:
partⅠ Introduction
PartⅡ Shelley's View on Originality
PartⅢ Shelley's View on Influence
PartⅣ Influence and Originality in Shelley's Poetry
PartⅤ Conclusion
Notes
Bibliography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其香,黄蒙;《婴宁》释词——浅析《婴宁》中叠音词的妙用[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刘博仓;;在幻想情境中凝定青春——《聊斋志异·连琐》篇赏析[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3 金得存,古大勇;论《故事新编》的表现主义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张艺文,高波;浅说新时期小说的发展脉络[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徐虹;;八股文与明清戏曲关系摭谈[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吴小红;;大学英语中小说文章的欣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潘啸龙;《诗经》抒情人称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潘啸龙;诗、骚"诗学思想四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陈文忠;20年文学接受史研究回顾与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潘啸龙;《离骚》“结构”研究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3 汪祚民;《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肖剑南;东有启明 西有长庚——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6 伍明春;现代汉诗的合法性研究(1917-1926)[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洪治纲;反叛与超越[D];浙江大学;2005年

8 姜源;异国形象研究:清朝中晚期中美形象的彼此建构[D];四川大学;2005年

9 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陈恩维;论汉魏六朝之拟作[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志朋;叙述学:作者“死亡”之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陆杰;重写的故事——王小波与现代汉语文学[D];暨南大学;2002年

3 卜庆安;屈大均诗歌意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东方;胡适的文体理论及其文学史意义[D];青岛大学;2003年

5 吴红歌;歌剧《麦克白》艺术特征[D];河南大学;2003年

6 肖力;方玉润《诗经原始》的文学批评方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冷耀军;从危机到彼岸:一个尚待实现的梦想[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邵宝辉;沈从文文学理论批评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9 王茜;古典审美理想的守望者[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杨兴玉;历史反思与生态建构—当代语感理论的认知基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62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862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3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