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文化自信与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创建

发布时间:2020-12-19 17:39
  创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既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历史逻辑的必然,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学术创新能力和文化自觉程度,体现了中国学者为世界学术作出贡献的远大志向。对跨文化研究和阐发研究等核心问题的争论,是中国比较文学发展进程中最引人注目、最持久的焦点。其突出特征表明,中国学派理论的形成、发展与创新都是在激烈争论中实现的,彰显了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内涵、意义及其深层次的文化自信诉求。客观辩证地审视跨文化研究和阐发研究,正视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既有利于中国学派可持续健康发展,又对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2020年09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6 页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缘起与发展
    (一)缘起
    (二)发展
二、创立学派的争论焦点:“跨文化研究”与“阐发研究”
    (一)“跨文化研究”是中国学派的基本理论特征吗
    (二)“阐发研究”是中国学派的基本方法吗
三、问题透视与规律探寻
    (一)问题透视
    (二)规律探寻
        1.学派:国际学术影响力的表征
        2.民族性:走向世界性的基础
        3.广纳与创新:文化自信的根本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译介学:理念创新与学术前景[J]. 谢天振.  外语学刊. 2019(04)
[2]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与全球视野的结构转向——以比较文学研究视角为中心[J]. 李伟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3]文本决定论:对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双向阐发”的反思[J]. 邹建军,王金黄.  学习与实践. 2017(11)
[4]关于东方文学比较研究的思考[J]. 李伟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5]文学伦理学批评: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构建[J]. 刘建军.  外国文学研究. 2014(04)
[6]廓清横亘于中国学派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再论孙景尧比较文学学科方法论思想[J]. 纪建勋.  中国比较文学. 2014(03)
[7]中国当代比较文学三十年——寻找文学性原点[J]. 孟昭毅.  广东社会科学. 2010(05)
[8]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三十年[J]. 曹顺庆,王蕾.  外国文学研究. 2009(01)
[9]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和文学变异学——佛克马教授访谈录[J]. 王蕾.  世界文学评论. 2008(01)
[10]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兼论第四种比较文学观[J]. 王峰.  天津社会科学. 2006(01)



本文编号:2926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926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b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