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纳阐释理论视角下《生死疲劳》英译中译者主体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斯坦纳阐释理论视角下《生死疲劳》英译中译者主体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以往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范式里,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一直被边缘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扩大了翻译研究的视野,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逐渐凸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阐释学是一门关于文本理解和意义阐释的学科理论。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学者对早期阐释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乔治·斯坦纳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理解即是翻译”,并将翻译的过程描述为包括“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的四个步骤,这种阐释学翻译理论为译者主体性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新视角。本文以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以斯坦纳翻译阐释理论的四步骤说为分析框架,分别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生死疲劳》英译者葛浩文的翻译策略,旨在发现在翻译这一阐释过程中,译者是如何发挥他的主体性的。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在文本理解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葛浩文融入了自己的文化元素,对一些中国所特有的特殊文化词、句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写和归化,但译者有时也采用了直译加注、省略等方法。当原语文本的表现形式在目的语中缺失时,译者常常会做出调整。葛浩文通过能动性补偿,基本实现了两个文本间的出入平衡。葛浩文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的不同的翻译策略,正是译者主体性的充分体现。
【关键词】:斯坦纳 翻译阐释理论 译者主体性 《生死疲劳》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摘要5-6
- Abstract6-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1
- 1.1 Research Background9
- 1.2 Research Motivation and Objective9-10
- 1.3 Research Question10-11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1-19
- 2.1 The Studies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11-17
- 2.1.1 The study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broad12-14
- 2.1.2 The studies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t home14-17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Sheng Si Pi Lao17-19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19-29
- 3.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Hermeneutics19-21
- 3.2 Important Items21-23
- 3.2.1The fusion of horizon21-22
- 3.2.2 Prejudice22-23
- 3.3 Gorger Steiner’s Fourfold Translation23-29
- 3.3.1 Understanding is translation23-24
- 3.3.2 Trust24-25
- 3.3.3 Aggression25-26
- 3.3.4 Incorporation26
- 3.3.5 Compensation26-29
- Chapter Four The Embodiment of Howard Goldblatt’s Subjectivity in the English Version of ShengSi Pi Lao29-67
- 4.1 Mo Yan and Sheng Si Pi Lao29-31
- 4.2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Howard Goldblatt31-32
- 4.3 Analyses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Light of Steiner’s Hermeneutic Motion Theory32-67
- 4.3.1 Trust32-39
- 4.3.2 Aggression39-51
- 4.3.3 Import51-62
- 4.3.4 Compensation62-67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67-73
- 5.1 Main Findings67-69
- 5.2 Limitations69
- 5.3 The Enlightment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on Literary Translation69-73
- 5.3.1 Translator and writer69-70
- 5.3.2 Translation is the mediation between creation and loyalty70-73
- Bibliography73-7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7-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颖;;人人都在什么力量的支配下——读《生死疲劳》札记[J];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06期
2 李南;;生死疲劳不应贪著 六道轮回无为涅i谩臃鸾探嵌嚷邸渡榔@汀穂J];名作欣赏;2013年03期
3 ;简论《生死疲劳》[J];现代语文;2006年05期
4 李敬泽;;“大我”与“大声”——《生死疲劳》笔记之一[J];当代文坛;2006年02期
5 肖宇;;《生死疲劳》:世纪乡土风云的东方式展现[J];理论与创作;2006年03期
6 邵燕君;师力斌;朱晓科;李浩;李云雷;;直言《生死疲劳》[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毕光明;;《生死疲劳》:对历史的深度把握[J];小说评论;2006年05期
8 徐红妍;;《生死疲劳》:对民间与历史的另一种把握[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石若英;;论《生死疲劳》中的“月亮”原型[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明刚;;论《生死疲劳》轮回视角下的佛性拯救[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妙羡;;翻译伦理下探究《生死疲劳》被西方读者接受的原因[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2 李丹;;一出庸俗的惨剧——长篇小说《蛙》批判[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子宏;《生死疲劳》的阅读疲劳[N];桂林日报;2006年
2 杨继渊;浓墨重彩再现中国半个世纪乡村史[N];云南日报;2013年
3 李浩;惊讶和热情:我看《生死疲劳》[N];北京日报;2006年
4 李敬泽;“大声”:再见长河落日[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夏一璞;女性解放中的生死疲劳[N];经济观察报;2014年
6 胡子宏;最深切的感受:疲劳[N];兰州日报;2006年
7 财经媒体记者 方敢;后泡沫时代,酒企的“生死疲劳”[N];华夏酒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罗四,
本文编号:311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11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