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19世纪中国戏曲在法国的翻译与接受(1789-1870)

发布时间:2021-04-26 10:55
  1830年前后,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法国兴起了翻译和研究中国戏曲的热潮。本文即以此次翻译活动及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此前的中法文化交流史研究,对19世纪前半期一直较为忽视。因而,对这一阶段法国戏曲翻译接受状况的考察,有助于弥补这一缺憾,推进人们对于19世纪前半期中法乃至整个中西文化交流的理解与认识。本论文以手稿、档案、书信等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希望通过史料的梳理与文本的分析,对中法文化关系中的某些重要人物与问题展开思考。论文第一章介绍了这一翻译活动产生的相关背景,以展现当时有哪些外在因素促成了这一戏曲翻译热潮的发生。并特别通过对巴黎王家图书馆戏曲藏书的梳理,展现汉学家进行译本选择的语言准备和资料基础。第二、三两章则对两位从事过戏曲翻译活动的法国汉学家儒莲、大巴赞进行个案研究。以书信、档案等材料为依托,探讨他们的翻译选择与翻译策略。论文分析了两位汉学家在学术背景、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由此形成的对戏曲的不同关注侧重,并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译文片段进行文本分析,以展现这些差异如何转化为译本中的某些特征和倾向。尽管受时代所限,19世纪的戏曲译作在传达中国戏剧艺术成就上尚有所欠缺,但它们还是...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课题史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戏曲翻译在法国的兴起
    第一节 18世纪法国人对中国戏曲的认识
        一、布吕玛神父与《赵氏孤儿》出版的可能关联
        二、布吕玛有关中国戏曲的转述及其内涵
        三、阿科斯塔记述与法国耶稣会士中国观的异曲同工
    第二节 推动戏曲翻译活动在法展开的两种力量
        一、法国人对戏曲的传统看法在19世纪初所受的冲击
        二、《玉娇梨》的成功与法国文学界对中国戏剧的期待
    第三节 巴黎王家图书馆的戏曲藏书与汉学家对戏曲翻译的准备
        一、巴黎王家图书馆19世纪之前的中文藏书状况
        二、戏曲藏书的整体状况及分期
        三、法国汉学家与王家图书馆的图书采购
第二章 儒莲的戏曲翻译及其对语言的关注
    第一节 儒莲戏曲翻译活动概述
        一、儒莲戏曲译本梳理
        二、儒莲戏曲翻译活动的起始与分期
    第二节 儒莲戏曲翻译的开端与马若瑟
        一、马若瑟的《汉语札记》与其《赵氏孤儿》译本的关联
        二、耶稣会对戏剧的看法与马若瑟的汉语教学观
        三、《汉语札记》及其语言教学观对儒莲的影响
    第三节 从节译到全译的转变
        一、马若瑟与德庇时能否读懂元杂剧的唱段
        二、实证主义与科学精神——翻译观念背后的时代思潮演变
    第四节 解密中国诗歌
        一、为诗歌语言“解码”——儒莲对戏曲翻译的解决之道
        二、信息的流失、增加与文化前理解——以《灰阑记》译文片段为例
第三章 大巴赞的戏曲翻译与风俗研究
    第一节 限制之下的选择——大巴赞的学术道路
        一、儒莲对大巴赞学术生涯的影响
        二、大巴赞戏曲翻译研究及其关注重点——风俗研究
        三、风俗关注在剧目选择上的体现
    第二节 风俗关注在戏曲翻译中的影响
        一、意译倾向带来的表达灵活性
        二、大巴赞的期待视野与《?梅香》主题的改变
    第三节 筚路蓝缕的戏曲研究
        一、对戏曲地位的重新思考
        二、与社会历史紧密关联的戏剧史研究
    第四节 大巴赞对传奇的冷落与19世纪法国对中国戏曲抒情性的理解局限
        一、“对话体小说”(roman dialogue)概念的提出
        二、“对话体小说”内涵的演变
        三、19世纪欧洲对戏曲唱段抒情性的认识
第四章 19世纪中国戏曲在法国读者中的接受
    第一节 19世纪法国文化氛围与汉学家译作的传播
        一、戏曲译作的书面传播——相关书籍的出版发行情况考察
        二、口头传播渠道——沙龙、文社与人际关系网
        三、传播的成效——虚构中国游记及其他
    第二节 19世纪法国读者对中国戏曲的两重关注
        一、对戏曲作品内中西相似风俗的强调
        二、对戏曲作品艺术手法的分析与评判
    第三节 中国戏曲对19世纪法国文学的影响
        一、中英文学的相似性与戏曲译作对法国浪漫丰义运动的介入
        二、中国戏曲对古典主义戏剧教条形成的冲击
        三、文化隔阂与接受中的缺憾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19世纪法国译介的中国戏曲作品(出版部分)
    附录二: 19世纪法国有关中国戏曲的介绍、研究与评论
    附录三: 阿科斯塔其人及其中国信息的可能来源
    附录四: 大巴赞《琵琶记》译本与中文原作回目对应表
    附录五: 儒莲书目中戏剧类作品文体表述列表
    附录六: 道光九年四华人旅法事考
    附录七: 19世纪中前期法国购置中文图书的渠道
参考书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文诗解》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早期海外传播[J]. 王燕,房燕.  文艺理论研究. 2012(03)

硕士论文
[1]明刊《琵琶记》评本流变研究[D]. 曹竞华.中山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61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161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5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