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佛教思惟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0 02:21
  在佛教研究领域,以往对佛教思惟像的关注不多,未能进行充分的研究。本文对佛教思惟像进行专题研究,挖掘印度、中国的图像资料,以及汉译佛经、诗歌中的相关材料,对之进行认真解读,考察研究了印度和中国的佛教思惟像的渊源与流变,调查了思惟菩萨像的造像组合,着重分析了太子思惟像,并在更广阔的视野下,比较了西方、印度和中国的思惟像以及文献资料,对佛教思惟像进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如下重要观点:一、佛教思惟像是佛教中以手臂和手的姿势为关键特征,头的位置和面部表情为辅,表示“思惟”的一种宗教艺术形象。这种形象的特定姿势是思惟手,即思惟手是认定思惟像的关键。二、佛教思惟像的分布区域非常广泛,作为一种艺术造型,在印度,任何尊格的造像都可以被塑造成思惟像,思惟像的广泛存在反映了公元一至三世纪犍陀罗地区佛传故事以及释迦牟尼佛信仰的兴盛。在中国的佛教造像中,思惟像固定于太子和菩萨。不同的思惟像在不同的场景中表示的意义并不相同。另外,作为一种外在的艺术造型或人的姿势,有些头枕着脸颊的姿势并非“思惟”,而是表示休息或悠闲的神情。三、比对西方的“思惟”造像,西方的这种造像渊源有自,反映了人的一种心理——忧愁、抑郁。从年代的...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2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选题切入点
    三、 研究资料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目的和文章结构
第一章 何为佛教思惟像
    第一节 关键词汇——思惟
        一、 思惟的意思
        二、 动词词根√cint
        三、 内典中的思惟
    第二节 思惟手:认定佛教思惟像的关键姿势
        一、 思惟手
        二、 思惟手姿势的文献资料
        三、 思惟手姿势的判别以及思惟像的认定
        四、 实验研究
    第三节 腿脚和坐姿
        一、 跏趺坐和半跏
        二、 交脚坐
        三、 双足垂下坐
        四、 跪坐
    第四节 头和面部表情
    第五节 图像示例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佛教思惟像的种类
第三章 和佛传故事有关的思惟像
    第一节 犍陀罗艺术中的佛教思惟像
    第二节 太子思惟像
        一、 有铭文的太子思惟像
        二、 道宣对太子思惟像的记载
        三、 瑞象画面
        四、 三时殿和学书后回宫
        五、 出游四门后回宫
        六、 出家之夜
        七、 白马舐足
        八、 树下观耕思惟和礼拜
    第二节 其他的思惟像
        一、 佛陀降诞中的天神和侍女
        二、 出城图像中引导的天神
        三、 占梦、占相场景中的摩耶夫人和仙人
        四、 太子婚配中的善觉王
        五、 出城图像中的女神和太子妃
        六、 降魔成道中的魔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思惟菩萨像调查及分类初步
    第一节 和释迦牟尼佛有关的思惟像
    第二节 和弥勒有关的思惟像
    第三节 和交脚像有关的思惟像
    第四节 和跏趺坐佛有关的思惟像
    第五节 和二佛并坐像有关的思惟像
    第六节 和授记图像有关的思惟像
    第七节 和观音菩萨像有关的思惟像
    第八节 北凉石塔以及炳灵寺的思惟菩萨像
    第九节 敦煌莫高窟早期石窟和金塔寺石窟中的思惟像
    第十节 麦积山石窟中的思惟像
    第十一节 单体思惟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佛教思惟像的来龙去脉
    第一节 戒律对姿势的规定
        一、 部派佛教戒律对支颊、扶颊、拄颊的规定
        二、 部派佛教戒律对坐姿的规定
    第二节 和西方(古希腊)“思惟”像的比较
    第三节 和支颐诗句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本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图版和表格目录
附件



本文编号:3506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506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a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