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恩·库比特的数字美学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9 10:49
随着数字时代的不断深化,大量数字技术、数字媒介、数字艺术如雨后春笋般争先涌出,人们的审美方式、审美态度、审美价值等也在不知觉中走向“数字化审美”。与此同时,数字美学也应运而生,并以全新的面貌登上历史的舞台。数字美学理论是数字时代中以机器或网络等数字介质作为载体或呈现方式的数字艺术实践经验的升华,同时它又反过来指导数字艺术实践,它关涉数字化生存下的审美活动、审美意识以及审美经验,其目的在于构建一个人类与数字共享的世界。然而,由于数字美学理论从兴起到目前只有短短不到四十年,仍然是较新的研究对象,加之其理论本身涉及范围较广、内容较多,因而其理论成果并不多。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对数字美学理论进行探索就显得更为重要。肖恩·库比特是西方数字美学理论研究中极具影响力的知名学者,他不仅对数字美学理论做出了深刻的批判性研究,还致力于找寻种种可替代方案来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以期构建一个可期待的、具有创造性的未来。其视野的广阔、研究的深度以及务实乐观的态度都是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究的。因此,笔者选择以肖恩·库比特的数字美学理论作为专题研究,以期从这一专题研究中,为数字美学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为数字艺术的...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战舰波将金号》剧照[1]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图5小斯巴达花园的刻石景观[1]库比特认为,芬利不仅重现了古典艺术的景观,还让自己的花园回归到已逝的象征艺术之中。在芬利的小斯巴达花园中,大量景观都体现了一种诗意的指涉与自然的相融,如一棵又高又细的树上挂着一块小牌子,上面写着“我为缪斯和自己歌唱”,很显然,这块牌子成为了这棵树的标记。于是,这棵树也不再仅仅代表自己,它获得了其他的意义与功能。雕刻在牌子上的语词、活的树木、树的声音、语词的声音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艺术,并且这种象征艺术重新统一了声音与词汇、声音与意象、声音与指示物之间的关系。这时,语词的声音也不由语声道出,而是由树木、由风声说出来。树与树之间的声音是真实的,它们不是录音或者再现,也不是读者或诗人的声音,而是树林自己的声音,是和大海、田野以及更辽阔的自然环境的合奏曲。芬利的作品中包含着一种特殊的修辞美学,他将世界的碎片作为媒介,用自然之声将语词道出,它的象征过程使我们既不把它听作是音乐,也不把它听作是自然,而是把它听作隐喻组合中的一个成分。“芬利的实践刚好处于这样一种中间位置:一方面是凯奇所梦想的质朴纯粹的感知,另一方面是录音、照相与留声机等媒介,它处于这两者之间,是对崇高的自然和崇高的工业的批评”[2]。芬利的花园通过自然、诗歌和园艺技术等形成一种交互作用,不仅能够满足特定的需要,还能够让人感受到人与技术充分的相互渗透,感受到电子人文化的可能。(二)特雷弗·马西森的电影《谁需要一颗心?》库比特探讨了一些关于离散族裔的艺术作品,特别是黑人影像集团的电影。[1]图源:https://www.littlesparta.org.uk/[2]〔新西兰〕肖恩·库比特.数字美学[M].赵文书、王玉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9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模仿:新模仿美学的起点[J]. 王峰. 文艺争鸣. 2019(07)
[2]人工智能的情感计算如何可能[J]. 王峰. 探索与争鸣. 2019(06)
[3]网络游戏的表意逻辑与价值向度[J]. 陈伟军.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8)
[4]离散研究的学术图谱与理论危机[J]. 朱骅. 世界民族. 2018(03)
[5]数字美学的意识形态维度——论新时代人民美学[J]. 孙恒存.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6]数字化潮流与文艺美学的范式变更[J]. 何志钧,孙恒存. 中州学刊. 2018(02)
[7]像素的悖论:未成年人数字化阅读的三个争议及研究路向[J]. 王佑镁.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1)
[8]让·鲍德里亚及其后现代媒介思想[J]. 袁文卓. 学习与实践. 2017(07)
[9]电子媒介时代审美范式转型与文学镜像[J]. 胡友峰. 浙江社会科学. 2017(01)
[10]离散经历下的认同书写——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观[J]. 许雷. 教育文化论坛. 2016(06)
博士论文
[1]数字阅读研究:从文化消费到意义生产[D]. 沈蔚.武汉大学 2013
[2]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D]. 丁蕾.南京艺术学院 2013
[3]媒介时代的审美问题研究[D]. 李勇.河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比较视野下数字媒介审美问题刍议[D]. 刘琳.长安大学 2017
[2]媒介技术与审美[D]. 王春苗.鲁东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96717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战舰波将金号》剧照[1]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2图5小斯巴达花园的刻石景观[1]库比特认为,芬利不仅重现了古典艺术的景观,还让自己的花园回归到已逝的象征艺术之中。在芬利的小斯巴达花园中,大量景观都体现了一种诗意的指涉与自然的相融,如一棵又高又细的树上挂着一块小牌子,上面写着“我为缪斯和自己歌唱”,很显然,这块牌子成为了这棵树的标记。于是,这棵树也不再仅仅代表自己,它获得了其他的意义与功能。雕刻在牌子上的语词、活的树木、树的声音、语词的声音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艺术,并且这种象征艺术重新统一了声音与词汇、声音与意象、声音与指示物之间的关系。这时,语词的声音也不由语声道出,而是由树木、由风声说出来。树与树之间的声音是真实的,它们不是录音或者再现,也不是读者或诗人的声音,而是树林自己的声音,是和大海、田野以及更辽阔的自然环境的合奏曲。芬利的作品中包含着一种特殊的修辞美学,他将世界的碎片作为媒介,用自然之声将语词道出,它的象征过程使我们既不把它听作是音乐,也不把它听作是自然,而是把它听作隐喻组合中的一个成分。“芬利的实践刚好处于这样一种中间位置:一方面是凯奇所梦想的质朴纯粹的感知,另一方面是录音、照相与留声机等媒介,它处于这两者之间,是对崇高的自然和崇高的工业的批评”[2]。芬利的花园通过自然、诗歌和园艺技术等形成一种交互作用,不仅能够满足特定的需要,还能够让人感受到人与技术充分的相互渗透,感受到电子人文化的可能。(二)特雷弗·马西森的电影《谁需要一颗心?》库比特探讨了一些关于离散族裔的艺术作品,特别是黑人影像集团的电影。[1]图源:https://www.littlesparta.org.uk/[2]〔新西兰〕肖恩·库比特.数字美学[M].赵文书、王玉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9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模仿:新模仿美学的起点[J]. 王峰. 文艺争鸣. 2019(07)
[2]人工智能的情感计算如何可能[J]. 王峰. 探索与争鸣. 2019(06)
[3]网络游戏的表意逻辑与价值向度[J]. 陈伟军.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8)
[4]离散研究的学术图谱与理论危机[J]. 朱骅. 世界民族. 2018(03)
[5]数字美学的意识形态维度——论新时代人民美学[J]. 孙恒存.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6]数字化潮流与文艺美学的范式变更[J]. 何志钧,孙恒存. 中州学刊. 2018(02)
[7]像素的悖论:未成年人数字化阅读的三个争议及研究路向[J]. 王佑镁. 中国电化教育. 2018(01)
[8]让·鲍德里亚及其后现代媒介思想[J]. 袁文卓. 学习与实践. 2017(07)
[9]电子媒介时代审美范式转型与文学镜像[J]. 胡友峰. 浙江社会科学. 2017(01)
[10]离散经历下的认同书写——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观[J]. 许雷. 教育文化论坛. 2016(06)
博士论文
[1]数字阅读研究:从文化消费到意义生产[D]. 沈蔚.武汉大学 2013
[2]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D]. 丁蕾.南京艺术学院 2013
[3]媒介时代的审美问题研究[D]. 李勇.河南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比较视野下数字媒介审美问题刍议[D]. 刘琳.长安大学 2017
[2]媒介技术与审美[D]. 王春苗.鲁东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967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596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