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日常审美体验与陌生化公共艺术

发布时间:2022-01-24 02:30
  对日常事物进行陌生化改造的公共艺术创作模式,使过去长期不被以艺术为中心的审美理念所接受的日常平凡事物,成为日常生活中艺术审美体验的组成部分。陌生化公共艺术创作手法中包含改变日常事物的规模、用途、材质、形式和完整性等内容,由此改变了日常生活事物的实用、平凡和单调的消极审美属性,构造出从日常生活经验到艺术审美体验的连续体,是对消费社会中自动化、平均化审美体验的抵御和反拨。 

【文章来源】:江汉学术. 2020,39(05)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日常审美体验与陌生化公共艺术


英吉创意小组:下一步!2017年,德国慕尼黑

苹果,美国,事物


生活中万事万物会各有各的体量,不同体量的设定与实用需求有关,通常是固定的,轻易不会改变,因此人们会形成对司空见惯的事物固定体量的认知,也就不会格外关注它的审美意义。但如果有艺术家明显改变了日用品的体量,将普通物品极度放大或缩小,就会使人因意外而获得惊喜,也能提醒人们对身边日常事物有所关注。这种借助改变日常事物的体量而营造艺术审美对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因能带来骇人眼目的视觉效果而经常被艺术家所采用。如欧登伯格和凡·布鲁根(Oldenburg and van Bruggen)的《苹果核》(Apple Core)和草间弥生(Yayoi Kusama)有名的《南瓜》(Pumpkin)都无例外地使用了这种方法(图2、图3)。弗洛伦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的周游世界的《大黄鸭》(Rubb Duck)甚至成了某种公共娱乐事件,其基本创作手法也不过就是把一个简单的动物形体极度放大而已(图4)。而笔者在公共艺术专业的教学实践中也多次使用了这种方法(图5)。图3 草间弥生:南瓜,2016年,美国

南瓜,美国,霍夫曼,苹果


草间弥生:南瓜,2016年,美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J]. 彭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4)



本文编号:3605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605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3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