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浙江地区诗文集序跋整理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1 17:17
明代印刷技术高度发展,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学著作。本论文主要针对明代浙江地区文人文集的序跋进行整理与研究,从另一个角度走进观察明代浙江地区的文人世界。随着现代研究的不断深入,序跋在文献解读中发挥的作用也愈发凸显。笔者首先从史传、方志、书目诗文总集、四库全书等资料中查找到明代从事文学活动的浙江文人,总计约3280多人。除戏曲、小说外,明代浙江籍文人尚有约260人有文集存世,大多收入于四库全书之中。在四库全书系列书籍中又主要集中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四库全书禁毁丛刊集部之中。由于文人本身多才多艺,在许多序跋中采用了行书或者是草书的书写形式,才疏学浅,恐有疏漏,本论文并未选取书法类的序跋,还有剔除了一些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模糊不易辨认的序跋,从中挑选出最为重要的五十一人的诗文集,摘录其序跋,作为主要参考资料。本篇论文除导论结语外共分为四章,文末余论一章。第一章主要讲述的就是对于出仕入仕有着不同看法的文人阶级形象。其中主要有三类型:一类为积极入世的文人形象,一类为疏离避世的文人形象,最后一类是游离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文人形象。第二章主要讨论序跋中展现的作序者的文学思想观念。第三章主要讲述文人之间自发形...
【文章页数】:2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序跋中的文人群体
第一节 积极入世的文人
一 气昌而奇——刘基
二 质朴悲壮——张煌言
三 其他文人——侯一元、程正谊等
第二节 疏离避世的文人
一 奇傲纵诞——徐渭
二 闲适散淡——张岱
三 其他文人——何白、董说等
第三节 游离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文人群体
一 警敏绝伦——苏伯衡
二 自得于心——陶望龄
三 其他文人——赵志皋、范钦等
第二章 序跋所体现的思想内涵
第一节 文学观念
一 明道宗经——推崇经世致用
二 崇尚复古——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三 异军突起的理学——阳明心学
四 反对贵古贱今——独抒性灵
第二节 文人价值观——立德、立功、立言
第三章 序跋中的文人交游
第一节 同辈名士之间的交游
一 同门之谊,以宋濂与胡翰的交往为例
二 仕宦之谊以赵用贤与赵志皋的交游为例
三 其他
第二节 先辈后学之间的交游
一 亦师亦友以宋濂、刘基与苏伯衡的交游为例
二 同门之谊以苏伯衡与方孝孺的交游为例
三 同乡之谊以沈明臣与屠隆的交游为例
四 同族之谊以侯一元家族为例
第四章 序跋中所反映的诗文集的接受与传播情况
第一节 诗文集的辑佚
一 主观原因:诗人焚稿
二 诸多客观原因
第二节 诗文集刊刻情况
一 家族文集刊刻
二 门客友人出资刊刻
三 其他
余论
一 明代浙江地区诗文集序跋的特点
二 明代浙江地区诗文集序跋的文体形式
明代浙江地区诗文集序跋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刘勰对荀子、扬雄“明道、征圣、宗经”文学观的继承与发展[J]. 操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02)
[2]明代科举与文人结社[J]. 李玉栓.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3]中国古代的社、结社与文人结社[J]. 李玉栓. 社会科学. 2012(03)
[4]明代文人结社兴盛的政治因素[J]. 李玉栓.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1)
[5]家族文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与问题视阈[J]. 罗时进.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1)
[6]地域社群:明清诗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J]. 罗时进. 文学遗产. 2011(03)
[7]江南文学家族学研究[J]. 罗时进.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03)
[8]论序跋的文献学价值[J]. 张昳.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08)
[9]明清江南望族的谱系——读《明清江南著姓望族史》[J]. 范金民.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0(02)
[10]作为副文本的新文学序跋[J]. 彭林祥,金宏宇. 江汉论坛. 2009(10)
博士论文
[1]明清江南文人结社研究[D]. 王文荣.苏州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明代诗社与文人心态研究[D]. 张娴.西南大学 2012
[2]晚明山人群体研究[D]. 王燕燕.兰州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58562
【文章页数】:2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序跋中的文人群体
第一节 积极入世的文人
一 气昌而奇——刘基
二 质朴悲壮——张煌言
三 其他文人——侯一元、程正谊等
第二节 疏离避世的文人
一 奇傲纵诞——徐渭
二 闲适散淡——张岱
三 其他文人——何白、董说等
第三节 游离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文人群体
一 警敏绝伦——苏伯衡
二 自得于心——陶望龄
三 其他文人——赵志皋、范钦等
第二章 序跋所体现的思想内涵
第一节 文学观念
一 明道宗经——推崇经世致用
二 崇尚复古——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三 异军突起的理学——阳明心学
四 反对贵古贱今——独抒性灵
第二节 文人价值观——立德、立功、立言
第三章 序跋中的文人交游
第一节 同辈名士之间的交游
一 同门之谊,以宋濂与胡翰的交往为例
二 仕宦之谊以赵用贤与赵志皋的交游为例
三 其他
第二节 先辈后学之间的交游
一 亦师亦友以宋濂、刘基与苏伯衡的交游为例
二 同门之谊以苏伯衡与方孝孺的交游为例
三 同乡之谊以沈明臣与屠隆的交游为例
四 同族之谊以侯一元家族为例
第四章 序跋中所反映的诗文集的接受与传播情况
第一节 诗文集的辑佚
一 主观原因:诗人焚稿
二 诸多客观原因
第二节 诗文集刊刻情况
一 家族文集刊刻
二 门客友人出资刊刻
三 其他
余论
一 明代浙江地区诗文集序跋的特点
二 明代浙江地区诗文集序跋的文体形式
明代浙江地区诗文集序跋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刘勰对荀子、扬雄“明道、征圣、宗经”文学观的继承与发展[J]. 操月.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02)
[2]明代科举与文人结社[J]. 李玉栓.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3]中国古代的社、结社与文人结社[J]. 李玉栓. 社会科学. 2012(03)
[4]明代文人结社兴盛的政治因素[J]. 李玉栓.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1)
[5]家族文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与问题视阈[J]. 罗时进. 中国社会科学. 2012(01)
[6]地域社群:明清诗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J]. 罗时进. 文学遗产. 2011(03)
[7]江南文学家族学研究[J]. 罗时进.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03)
[8]论序跋的文献学价值[J]. 张昳.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0(08)
[9]明清江南望族的谱系——读《明清江南著姓望族史》[J]. 范金民.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0(02)
[10]作为副文本的新文学序跋[J]. 彭林祥,金宏宇. 江汉论坛. 2009(10)
博士论文
[1]明清江南文人结社研究[D]. 王文荣.苏州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明代诗社与文人心态研究[D]. 张娴.西南大学 2012
[2]晚明山人群体研究[D]. 王燕燕.兰州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58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658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