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红楼梦》日译本研究(1892-2015)

发布时间:2022-10-19 14:42
  自1892年森槐南的《红楼梦序词》发表,至2015年锦埜文的《红楼梦故事》的出版,日本的《红楼梦》翻译已经走过了123年的历程。在这123年间,共产生了38种日译本,其中含摘译本12种、编译本12种、全译本10种、节译本3种、转译本1种。这38种日译本正是本文的研究对象。笔者利用赴日交换留学的机会,竭尽所能地完成了日译本和相关文献的搜集工作。在此基础上,分为明治、大正、昭和前期、昭和后期、平成五个时段,对38种译本进行了逐一分析与研究,并对由这些译本共同组成的《红楼梦》日译体系的整体特征作了综合考察。本文共七章。第一章是绪论,包含选题目的与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章至第七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浅尝辄止——明治时代的《红楼梦》翻译”考察了5种摘译本,分别出自森槐南、岛崎藤村、笹川临风、长井金风、宫崎来城之手。本章重点放在揭开百年红楼日译大幕的森槐南和岛崎藤村这两位译者“一汉一和”的两篇摘译上,详细考察了他们各自的翻译背景、考证了他们使用的底本、探讨了他们的翻译目的、分析了他们的译文文体与翻译风格,并探讨了这两篇译文的翻译意义。第三章“方兴未艾——大正时代的《红楼... 

【文章页数】:3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要旨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目的与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2.1 日本学界对《红楼梦》日译的研究
        1.2.2 中国学界对《红楼梦》日译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浅尝辄止——明治时期的《红楼梦》翻译
    第一节 时代背景
        2.1.1 《中日修好条规》的签订
        2.1.2 明治文人对“诗料”的需求和对人情小说的关注
        2.1.3 明治文坛的写实主义新风
        2.1.4 中国小说研究和中国文学史编撰的兴起
    第二节 森槐南的摘译
        2.2.1 森槐南其人
        2.2.2 森槐南的红学成果及先行研究
        2.2.3 翻译背景
        2.2.4 底本考证
        2.2.5 翻译风格
        2.2.6 翻译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岛崎藤村的摘译
        2.3.1 岛崎藤村其人
        2.3.2 翻译背景
        2.3.3 底本考证
        2.3.4 翻译风格
        2.3.5 译文的影响
    第四节 笹川临风的摘译
        2.4.1 笹川临风其人
        2.4.2 底本考证
        2.4.3 译文分析
        2.4.4 临风的《红楼梦》观
    第五节 长井金风的摘译
        2.5.1 长井金风其人
        2.5.2 底本考证
        2.5.3 译文分析
        2.5.4 金风的《红楼梦》观
    第六节 宫崎来城的摘译
        2.6.1 宫崎来城其人
        2.6.2 底本考证
        2.6.3 译文分析
        2.6.4 来城的《红楼梦》观
第三章 方兴未艾——大正时期的《红楼梦》翻译
    第一节 岸春风楼的节译本
        3.1.1 岸春风楼其人
        3.1.2 译本例言
        3.1.3 底本考证
        3.1.4 翻译特征
    第二节 盐谷温的摘译
        3.2.1 盐谷温其人
        3.2.2 底本考证
        3.2.3 忠实的训读捍卫者
        3.2.4 盐谷温的《红楼梦》研究
    第三节 井上红梅的摘译
        3.3.1 井上红梅其人
        3.3.2 底本考证
        3.3.3 自由发挥的口语体译文
    第四节 平冈龙城、幸田露伴的前八十回全译本
        3.4.1 译者简介与译者分工
        3.4.2 底本问题
        3.4.3 训读体与口语体并存的双重文体
        3.4.4 幸田露伴的《红楼梦》观
        3.4.5 国译本的意义
    第五节 太宰卫门的编译本
        3.5.1 太宰卫门其人
        3.5.2 底本考证
        3.5.3 编译结构与编译特点
        3.5.4 译文分析
        3.5.5 对作者问题的认识
    第六节 宫原民平的摘译
        3.6.1 宫原民平其人
        3.6.2 底本考证
        3.6.3 对口语文体的坚决拥护
第四章 战时受阻——昭和前期的《红楼梦》翻译
    第一节 野崎骏平的摘译
        4.1.1 野崎骏平其人
        4.1.2 底本考证
        4.1.3 文体特征
    第二节 永井荷风《秋窗风雨夕》的翻译
        4.2.1 永井荷风其人
        4.2.2 父辈的《红楼梦》渊源
        4.2.3 荷风与《红楼梦》的接触
        4.2.4 底本考证
        4.2.5 译文分析
    第三节 神谷衡平的摘译
        4.3.1 神谷衡平其人
        4.3.2 底本考证
        4.3.3 译文分析
    第四节 近藤昌的摘译
        4.4.1 近藤昌其人
        4.4.2 底本考证
        4.4.3 译文分析
第五章 异彩纷呈——昭和后期的《红楼梦》翻译
    第一节 松枝茂夫的全译本
        5.1.1 松枝茂夫其人
        5.1.2 翻译历程
        5.1.3 初译底本
        5.1.4 对胡适红学研究成果的吸收
        5.1.5 对国译本的继承与超越
        5.1.6 关于改译
        5.1.7 松枝本的意义
    第二节 陈德胜的编译本
        5.2.1 陈德胜其人
        5.2.2 底本考证
        5.2.3 译文分析
    第三节 大高岩的编译
        5.3.1 大高岩其人
        5.3.2 编译内容
        5.3.3 底本考证
        5.3.4 编译特点
    第四节 石原岩彻的编译本
        5.4.1 石原岩彻其人
        5.4.2 底本考证
        5.4.3 编译特点
        5.4.4 译文分析
    第五节 伊藤漱平的全译本
        5.5.1 伊藤漱平其人
        5.5.2 翻译历程
        5.5.3 底本青睐俞校本
        5.5.4 关于改译
        5.5.5 承前启后
    第六节 松枝茂夫的两次编译与《画本红楼梦》
        5.6.1 两次编译
        5.6.2 《画本红楼梦》
    第七节 富士正晴、武部利男节译本
        5.7.1 译者简介
        5.7.2 译者分工
        5.7.3 底本考证
        5.7.4 译文分析
    第八节 君岛久子的编译本
        5.8.1 君岛久子其人
        5.8.2 底本考证
        5.8.3 编译结构
        5.8.4 编译特点
    第九节 立间祥介的编译本
        5.9.1 立间祥介其人
        5.9.2 使用底本
        5.9.3 编译结构与特点
        5.9.4 译文分析
    第十节 饭塚朗的编译本
        5.10.1 饭塚朗其人
        5.10.2 底本考证
        5.10.3 编译结构
        5.10.4 编译特点
    第十一节 饭塚朗的全译本
        5.11.1 松枝茂夫笔下的饭塚朗
        5.11.2 对先译的继承与突破
        5.11.3 翻译意义
    第十二节 日本所藏林语堂《红楼梦》英译原稿
        5.12.1 学界对林语堂英译《红楼梦》的认知情况
        5.12.2 佐藤亮一转译林语堂英译原稿经过
        5.12.3 林语堂英译原稿的篇章结构
        5.12.4 林语堂英译原稿的解说
        5.12.5 林语堂英译原稿的底本
        5.12.6 林语堂的编译特色
    第十三节 佐藤亮一的转译本
        5.13.1 译本结构
        5.13.2 译文分析
        5.13.3 林语堂原稿出版的必要性
第六章 延绵不绝——平成年代的《红楼梦》翻译
    第一节 堺行夫的节译本
        6.1.1 堺行夫其人
        6.1.2 底本考证
        6.1.3 译本特色
    第二节 王敏的编译本
        6.2.1 王敏其人
        6.2.2 底本考证
        6.2.3 对伊藤漱平1969大系本的借鉴
        6.2.4 编译结构
        6.2.5 编译特点
    第三节 小林恭二的编译本
        6.3.1 小林恭二其人
        6.3.2 底本考证
        6.3.3 编译结构
        6.3.4 编译特点
    第四节 井波陵一的全译本
        6.4.1 井波陵一其人
        6.4.2 井波陵一的《红楼梦》观
        6.4.3 对先译的继承与突破
        6.4.4 译本特色
        6.4.5 井波本的意义
    第五节 锦埜文的编译本
        6.5.1 锦埜文其人
        6.5.2 底本考证
        6.5.3 钟爱国译本
        6.5.4 编译特点
第七章 总论——《红楼梦》日译本的综合考察
    第一节 译者的《红楼梦》观考察
        7.1.1 对《红楼梦》文学价值的认识
        7.1.2 对作者问题的认识
        7.1.3 对续书、续作者问题的认识
        7.1.4 对成书等其他问题的认识
    第二节 译本结构考察
    第三节 底本考察
        7.3.1 五种全译本的底本选择模式
        7.3.2 日译本整体的底本选择情况
    第四节 文体考察
        7.4.1 文体的纵向演变
        7.4.2 文体的横向比较
    第五节 译者身份与流传状况考察
        7.5.1 译者身份
        7.5.2 流传状况
    第六节 译本影响考察
        7.6.1 内部影响
        7.6.2 外部影响
    第七节 今后的课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红楼梦》日译本一览表(1892-2015)
附录二 关于《红楼梦》最早传入日本时间的考察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红楼梦》日译本的底本选择模式——以国译本和四种百二十回全译本为中心[J]. 宋丹.  红楼梦学刊. 2015(03)
[2]林语堂英译《红楼梦》探[J]. 张丹丹.  红楼梦学刊. 2015(02)
[3]伊藤漱平“负荆请罪”翻译考[J]. 叶晨.  红楼梦学刊. 2015(02)
[4]森槐南的《红楼梦序词》[J]. 宋丹.  外国问题研究. 2014(03)
[5]林语堂与《红楼梦》的翻译[J]. 李平.  红楼梦学刊. 2014(04)
[6]日本第四个百二十回《红楼梦》全译本简介[J]. 宋丹.  红楼梦学刊. 2014(04)
[7]邦斯尔译本及之前的《红楼梦》译本[J]. 刘艳红,张丹丹.  红楼梦学刊. 2014(03)
[8]《好了歌》四种日译本的比较研究初探[J]. 宋丹.  红楼梦学刊. 2014(03)
[9]《红楼梦》在当代日本——以推理小说《红楼梦的杀人》为中心[J]. 宋丹.  外国问题研究. 2013(04)
[10]《红楼梦》伊藤漱平译本的译注形式[J]. 张翔娜.  才智. 2013(31)



本文编号:3693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693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7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