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中国文学“无骨”乎?

发布时间:2014-07-12 18:00

读完《〈诗经〉有骨》一文(《杂文月刊》2014年1月上),笔者被惊得“目瞪口呆”,该文作者以“罕见的勇气”用一部《诗经》的部分内容(仅列举《国风》两例和《小雅》几例)就断然否定了几乎整个文学史,得出“《诗经》是有骨的,后世文学缺骨,文学的血缘没有传承下来”的“惊世骇俗”的结论。笔者不揣冒昧,愿与作者商榷之。
  《诗经》有骨无情乎?
  关于《诗经》的内容,作者说“就是对现实的揭露、批判和讽刺”,“敢发民声,敢诉民苦,敢批判,敢讽刺”,这有其合理成分。但纵观《诗经》现存的305篇全部内容,笔耕论文新浪博客,内容是相当的丰富,其中尤以国风最为出色,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诗在国风中数量最多,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
  《诗经》中的情诗大多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烈健康的感情和严肃认真的态度,过去的道学家斥之为“淫奔之诗”,甚至主张全部删除,这是毫无道理的。当今文学大家丁立梅有一部著作《〈诗经〉里那些情事》,被称为“最暖人心的作品”,丁作家亦称:“若时光肯倒流,能倒回到诗经年代,我最想做的事,莫过于本文由收集整理期待一场艳遇,好好谈一场恋爱。”不知道作者对《诗经》研究到什么程度,《诗经》有骨不假,但“有情”更是真。作者狠狠批判、不屑一顾的“吟风弄月”“自我情调”,在《诗经》里可比比皆是啊!
  用自己否定的东西来论证自己肯定的东西,使得整篇文章的基础格外脆弱。
  四万唐诗少民苦,
  宋词不能提?
  “中国历史之久,文学之盛,可除了《诗经》之外,极少有这样集中的批判。那么多诗文,无关民间痛痒。唐诗流传下来的有四万多首,反映民间疾苦的能有几首?宋词就更别提了。”真有点“佩服”作者的大手笔。唐诗宋词的成就早有历史定论,作者何以敢颠覆传统,出此言论,难道将四万唐诗、海量宋词都通通探究了一通?
  众人皆知唐诗的内容是无比的丰富,其中“反映重大事件、总结历史教训、鞭挞丑恶势力、同情人民疾苦”的“有骨”例子俯拾即是。如杜甫的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被称为“诗史”。其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深刻写出了民间的疾苦和战争的残酷,也写出了对百姓的同情。“诗圣”大多数作品都与“民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否则哪有“诗史”之誉?
  再比如白居易的诗作,代表其文学主张的讽喻诗“含金量”极高,著名的有《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有的揭露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重税压榨,如《重赋》《杜陵叟》;有的反映了官吏的贪横强暴,如《卖炭翁》《红线毯》;有的着重谴责统治者发动的不义战争,如《新丰折臂翁》。其中《卖炭翁》更是家喻户晓。白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从各个方面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罪恶。
  这二人均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著称。其他田园诗人、浪漫主义诗人也有不少诗作反映民生疾苦的,如李白《丁都护歌》:“无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斥责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酸疾苦。
  其他的诸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秦韬玉的《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李商隐的《老夫采玉歌》:“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这样的例子太多,简直就可以说是当时的“杂文诗”,就是现在看其批判力度也不逊色于当代杂文。
  至于宋代诗词的成就亦不容轻易抹杀,像范仲淹、王安石、陆游、苏轼、辛弃疾等都有传世名篇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们金声玉振的声音穿过历史的阴霾至今仍在国人耳畔轰鸣,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的名篇如《江上渔者》《示儿》等妇孺皆知,限

本文编号:3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2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