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文学理论教材建设对苏联文学理论教材的接受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24 18:02
新中国建立至今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歇。文学理论教材不仅是文学理论发展的缩影,而且承担着文学思想理论传播的重要责任。在新中国建设与发展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建设全新的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学思想理论,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从文学理论教材建设方面可以反映出这一发展过程。因此,多年来对文学理论教材的研究始终是学界的热点。新时期的文学理论研究在反思与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在既有的文学理论体系基础上重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述、继承中国文学理论传统、不断吸收过去所遮蔽的西方现代文学理论资源。新时期文学理论教材反映出文学思想理论的新进展,但是,应该看到,迄今为止,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教材体系依然有着苏联文学理论的一些印迹。如何反思与评价对当代文学理论建设起着奠基作用的新中国前十七年的文学理论教材建设对苏联文学理论的接受,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重点研究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前十七年文学理论教材建设对苏联文学理论教材的接受情况,试图从教材建设的角度反思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发展问题。“十七年”的教材建设为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奠定了基础,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理论模式。接受苏联文学理论教材有着特殊的历史契机,苏联...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第一章 契机与选择:新中国文论教材建设接受苏联教材的内在趋势..
一、历史契机为“接受”的发生创造特殊语境
(一)建构全新文学理论体系的历史诉求构成“接受”的动机
(二)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新教材是“接受”的直接目的
二、文论革命:革除各种旧文学理论体系与教材
(一)告别传统文学理论
(二)拒绝民国时期各种文学理论流派的教材
三、接受苏联文论成为文学理论教材建设唯一的选择
(一)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同国家学说
(二)视苏联文论为马克思主义文论基本范式
(三)以苏联文论教材为中国文论教材建设的样本
第二章 模仿与扬弃:“十七年”接受苏联文论教材的两个阶段
一、1950年代教材对苏联教材的广泛接受
(一)接受苏联文论的方法论
(二)接受苏联文论的逻辑体系
(三)接受苏联文论的话语体系
(四)接受苏联文论的文学观
二、1960年代教材对苏联教材的扬弃
(一)拓展苏联理论框架体系
(二)开始自觉继承中国传统文论精华
(三)体现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论创新
第三章 意义与局限:接受苏联文学理论教材的效应
一、奠定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的基础
(一)填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教材的空白
(二)探寻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教材建设途径
(三)形成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教材的基本理论模式
二、接受过程中存在的局限
(一)对传统文论资源传承不足
(二)形成了较明显的思维定势
(三)缺乏自觉的理论原创意识
第四章 借鉴与反思:“接受”为教材建设留下的课题
一、接受的观念需要自主与自觉
(一)“接受”与保持自主性
(二)“接受”与保持科学性
(三)“接受”与保持民族性
(四)“接受”与保持时代性
二、接受的实践方法需要融会与创新
(一)吸收优秀文论资源
(二)增强理论原创能力
(三)开放理论研究视角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本文编号:3875028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第一章 契机与选择:新中国文论教材建设接受苏联教材的内在趋势..
一、历史契机为“接受”的发生创造特殊语境
(一)建构全新文学理论体系的历史诉求构成“接受”的动机
(二)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新教材是“接受”的直接目的
二、文论革命:革除各种旧文学理论体系与教材
(一)告别传统文学理论
(二)拒绝民国时期各种文学理论流派的教材
三、接受苏联文论成为文学理论教材建设唯一的选择
(一)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同国家学说
(二)视苏联文论为马克思主义文论基本范式
(三)以苏联文论教材为中国文论教材建设的样本
第二章 模仿与扬弃:“十七年”接受苏联文论教材的两个阶段
一、1950年代教材对苏联教材的广泛接受
(一)接受苏联文论的方法论
(二)接受苏联文论的逻辑体系
(三)接受苏联文论的话语体系
(四)接受苏联文论的文学观
二、1960年代教材对苏联教材的扬弃
(一)拓展苏联理论框架体系
(二)开始自觉继承中国传统文论精华
(三)体现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论创新
第三章 意义与局限:接受苏联文学理论教材的效应
一、奠定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的基础
(一)填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教材的空白
(二)探寻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教材建设途径
(三)形成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教材的基本理论模式
二、接受过程中存在的局限
(一)对传统文论资源传承不足
(二)形成了较明显的思维定势
(三)缺乏自觉的理论原创意识
第四章 借鉴与反思:“接受”为教材建设留下的课题
一、接受的观念需要自主与自觉
(一)“接受”与保持自主性
(二)“接受”与保持科学性
(三)“接受”与保持民族性
(四)“接受”与保持时代性
二、接受的实践方法需要融会与创新
(一)吸收优秀文论资源
(二)增强理论原创能力
(三)开放理论研究视角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本文编号:3875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875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