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焦虑理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弗洛伊德焦虑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焦虑是揭示现代精神体验的一个核心概念,对精神健全的现代人来说,荒诞的生存状态就是焦虑之源;对精神病患者来说,焦虑也是其最主要且最常见的症候之一。焦虑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来的,在他看来,倘若猜破焦虑这个哑谜,便可明了我们的整个心理生活。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一书中将过失心理学引入精神分析的理论畛域中,并选择释梦作为精神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以期在对神经症的探究中发现各种病症的根源进而找到治疗之途,而焦虑便是神经病通论中的重点研究对象。可以说,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将动力生理学引入人类精神的研究领域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心理学说。科技的飞速发展、物欲的极度膨胀带来了紧张而快节奏的生存状态,人们的各种欲望因得不到疏泄而被压抑,久而久之焦虑情绪大肆蔓延开来,这无疑阻碍了人类道德的完善和社会文明的实现。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中分析了焦虑产生的根源以及焦虑的类型和特征,在笔者看来,只有透过那些生理因素而把目光转向人类与世界的关系层面,洞悉人性深处的抵抗根源以及人格升华的运作机制,才是焦虑理论研究的旨归所在。因此,笔者力图以焦虑的“根源——特征——升华”为运思理路展开探究,可以说,循着这一运思理路来阐发弗洛伊德的焦虑理论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而对此的正确认识也有助于我们疏导那被压抑的魔性,它不光可以疏泄精神病患者在无意识状态下的压抑情绪,还能够帮助人们探索这一情绪背后的防御机制,从而有利于社会道德的完善与人类文明的实现。笔者将在细读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著述的基础之上,将研究视野聚焦在其焦虑理论的“根源”、“基本特征”和“升华”这三个方面,以期能够深入领会研究对象的理论精髓和思想内核。同时,带着切己的生命体验观照研究对象,而真正与作家相遇在沟通生命的路上,进而直面人生的沉浮与遭际,并在根源性的思考中与伟大的哲人在灵魂深处相遇。此外,弗洛伊德的理论著述中鲜有对道德性焦虑的案例分析和具体阐释,笔者希望能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实践”为致思方向,通过对客观性焦虑和神经性焦虑等的案例分析阐发焦虑的升华与超越之途。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客观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这三种焦虑类型出发对焦虑的根源进行分析,旨在从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种心理模型的关系中挖掘焦虑的发生机制,从而区分不同焦虑类型的不同理论根源。第二部分同样从这三种焦虑类型出发探索弗洛伊德早、晚期焦虑理论的本质和发展流变,旨在区分各类焦虑类型所特有的基本特征。这一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所在,通过探究不难概括出客观性焦虑来源于婴幼儿时期的原始创伤和儿童时期的阉割恐惧;神经性焦虑贯穿于弗洛伊德焦虑理论的始末,二元心理模型视域下的神经性焦虑与三元人格结构论视域下的神经性焦虑各有其独特的基本特征;道德性焦虑作为一切人类行为的推动力而具有社会性,同时又体现了原始自然本能的净化和升华而具有建设性。第三部分将基于三种不同的焦虑类型并从这三方面出发来探索摆脱焦虑的途径,旨在指引人们正确地完善自我以加速文明社会的进程。这一部分也是本论文的难点和创新点所在:客观性焦虑需要借助儿童时期特有的防御机制使被压抑者和爱幻想者得以疏导;神经性焦虑需要借助使无意识中的东西被意识化这一方法实现对神经症患者的疏泄;道德性焦虑则需要借助苦难与惩罚的方式来摆脱深重的罪孽,并通过图腾与禁忌来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毫无疑问,弗洛伊德以医生的视角和理论家的睿智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精神分析理论的全景图,其焦虑理论在如今物欲充塞、人欲横流的多变世界里,无疑为医治某些现世顽疾开出了一剂良药,它教会了人们用一颗平常心去穿透时空、语境、习俗的隔膜,寻求永恒不朽的精神,感受其提供的那些判定物质和心灵世界的多维力量。
【关键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焦虑理论 客观性焦虑 神经性焦虑 道德性焦虑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0-0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8
- 一、选题的缘起、价值与意义10-12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三、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16
- 四、研究方法16-18
- 第一章 焦虑的类型及其根源18-26
- 第一节 客观性焦虑与自我18-20
- 第二节 神经性焦虑与本我20-22
- 第三节 道德性焦虑与超我22-26
- 第二章 焦虑的基本特征26-44
- 第一节 客观性焦虑的基本特征26-30
- 一、原欲理论视域下的婴幼儿所呈现出的普通创伤26-28
- 二、结构模型影射下的儿童所呈现出的阉割恐惧28-30
- 第二节 神经性焦虑的基本特征30-38
- 一、二元心理模型视域下的神经性焦虑及其基本特征30-34
- 二、三元人格结构论视域下的神经性焦虑及其基本特征34-38
- 第三节 道德性焦虑的基本特征38-44
- 一、道德性焦虑作为一切人类行为的推动力而具有其社会性39-40
- 二、道德性焦虑是原始自然本能的净化和升华且具有其建设性40-44
- 第三章 焦虑的摆脱之途44-58
- 第一节 客观性焦虑的摆脱之途44-48
- 一、被压抑者的缓释:由无意识固恋到多态性倒错44-46
- 二、爱幻想者的释放:由掩蔽性记忆到妄想性修饰46-48
- 第二节 神经性焦虑的摆脱之途48-52
- 一、神经性焦虑的防御:压抑理论与移情作用48-50
- 二、神经性焦虑的疏泄:释梦理论与自由联想法50-52
- 第三节 道德性焦虑的摆脱之途52-58
- 一、背负起沉重的十字架:用苦难和惩罚来摆脱罪孽53-55
- 二、在宗教幻想下裹足前行:用图腾与禁忌来维持秩序55-58
-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6
- 附录66-70
- 后记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再雄;;焦虑感与英语口语表达能力[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张玉娟;;焦虑感与卡夫卡笔下的女性形象[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张伶俐;刘敏;;网络环境下外语焦虑感的特点及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4 那格尔 ,洪丽晶;克服演奏不安症[J];中国音乐;1987年03期
5 张松,张德山;焦虑的本质与矫正[J];许昌师专学报;1998年01期
6 ;怎样摆脱工作焦虑感[J];人人健康;2009年01期
7 李伟宏;史学冬;;浅析中国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焦虑感[J];校园英语;2012年04期
8 江波;;克服婚前焦虑症有计可施[J];家庭医学;2012年11期
9 丁翠华;学习者焦虑感之成因及其消除策略[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10 王晓丽;大学生群体中的焦虑心理问题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5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会芹;;青少年焦虑心理与自杀现象分析[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陈永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力焦虑及对策现状调查与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副教授 黄陂;焦虑感的消除[N];家庭医生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王丹阳 李颖 杨洋;中国进入“全民焦虑”时代?[N];广州日报;2012年
3 刘畅;曝光“豪车”给谁带来焦虑感[N];联合日报;2013年
4 王小龙;英国人的焦虑感正与日俱增[N];科技日报;2009年
5 王秀娟;舒缓焦虑 抚慰焦虑[N];山西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石畅 赵展慧;全民焦虑:现代化路上的阵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7 晓山;且说焦虑感[N];江西日报;2004年
8 袁跃兴;文化圈蔓延 “焦虑”[N];吉林日报;2006年
9 李爱铭;“网络占位”与“焦虑父母”[N];解放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邱爽;重拾快乐 赶走职场焦虑[N];保健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玉梅;道德焦虑论[D];中南大学;2010年
2 唐海波;大学生焦虑易感性—应激模型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马嵘;不同运动方式和情境对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方;老年人身体健康感知与死亡焦虑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鼎东;新闻媒体人的时代焦虑[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丁亚芝;乌鲁木齐和南京市商业俱乐部会员的社会性体格焦虑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4 吴皓;社会工作机构中青年社会工作者焦虑、抑郁的测量与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5 马萍;西宁市回族高中生数学焦虑的调查分析与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华有宽;临夏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焦虑感及其听力策略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江君;死亡焦虑的发展特点、成因及结构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8 王杨;弗洛伊德焦虑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曾冬阳;护理本科新生的焦虑及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10 隋悦英;城市幼儿园幼儿的焦虑问题及辅导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弗洛伊德焦虑理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5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435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