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阐释学角度看《失乐园》朱维之译本中的翻译方法
本文关键词:从阐释学角度看《失乐园》朱维之译本中的翻译方法
【摘要】:弥尔顿的《失乐园》自1667年首次出版以来收到了文学界的极大好评,朱维之先生翻译的中文版是迄今为止流传较广的一部全译本。在文学翻译领域,对《失乐园》译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本诗人文主义的探索和撒旦形象的分析,并没有尝试过用阐释学的翻译理论分析过该译本的独特之处。该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从阐释学视角分析朱维之的《失乐园》译本中采取的翻译策略和具体的翻译方法,论述翻译过程中所用到的阐释学原理,主要是乔治·斯坦纳提出的翻译四步骤。翻译四步骤包括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部分。根据对这四步骤的分析,译者为了达到不同的翻译目的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为了实现与原作写作风格和诗歌形式的统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运用了异化翻译,采用和原文一致的无韵体,并且把夹杂在叙事诗中的抒情诗节翻译得风格一致;然后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对原文的吸收和补偿,译者采取了归化翻译,具体是通过选用四字词语、替代和增加注释的手段来实现。该研究结合阐释学原理和朱维之《失乐园》译本,最后得出结论,译者采用异化和归化译法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并通过选用四字词语、替代和增加注释的方法实现了对原文的理解、吸收和补偿,符合原诗恢弘大气的风格以及原诗独有的叙事和抒情诗相结合的特点。
【关键词】:《失乐园》 阐释学 翻译四步骤 翻译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1-15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11-12
- 1.2. Research Method and Purpose12
- 1.3. Structure ofthe Thesis12-15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5-27
- 2.1 Paradise Lost15-17
- 2.1.1 Background Knowledge15-16
- 2.1.2 Main Stoy16
- 2.1.3 Different Translated Versio of Paradise Lost16-17
- 2.2 Stidies on Transktion of English Poetry17-21
- 2.2.1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 Translatkm of English Poetry18-19
- 2.2.2 Different Methods i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Poetry19-21
- 2.3 Hermeneutics in Translation Studies21-25
- 2.3.1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Hermeneutics21-22
- 2.3.2 History of Hermeneutic Translation Theory in the West22-23
- 2.3.3 Hermeneutic Translation Theories in China23-25
- 2.4 Zhu Weizhi's Point of View in Tranlatioit25-27
- Chapters 3 Research of Four-beat Hermeneutic Translation Model27-38
- 3.1 George Steiner Theoretical References of Hermeneutics27-33
- 3.1.1 Translating as Explaining27-29
- 3.1.2 Translating as Seeking Common Langxiage29-31
- 3.1.3 Translating as Returning to Pure Language31-33
- 3.2 Gomprehension of Four-beat Model in Translation Practice33-38
- 3.2.1 Trust34-35
- 3.2.2 Aggression35
- 3.2.3 IncorporatbiL35-36
- 3.2.4 Recirocity/Compensation36-38
- Chapter 4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in Paradise Lost38-54
- 4.1 Foreignization38-44
- 4.1.1 Consistency in Form39-41
- 4.1.2 Consistency in Style of Language41-44
- 4.2 Domestication44-54
- 4.2.1 Four-character Phrases45-48
- 4.2.2 Substitutioa48-51
- 4.2.3 Annotation51-54
- Chapter 5 Conclusion54-57
- 5.1.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54-55
- 5.2.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55-57
- Bibliography57-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59-60
- Acknowledgements6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先贵;;新闻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存在之必然性[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6期
2 陈涛;;从陆游《钗头凤》的两个译文看宋词的英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鱼为全;;剔除“中式英语”——英语专业教学的主线[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赵博;;翻译的认知——认知翻译模式下的翻译再造[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刘萍;;解构主义对国内文学翻译的影响[J];成才之路;2009年04期
6 冯晓黎;;《傲慢与偏见》王科一译本的成功与不足[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李茂林;;从颜色词的翻译谈翻译标准的解释力[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8 刘海娜;;“化境”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体现[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张健;;解释学翻译观的利与弊[J];巢湖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甘慧慧;;诗歌翻译的文体意义透视——杜甫诗歌《佳人》的两种英译文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占喜;翻译过程的关联—顺应研究—文化意象处理举隅[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7 潘艳慧;《新青年》翻译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温建平;翻译中价值组合体的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9 高志强;《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文学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李龙泉;解构主义翻译观之借鉴与批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凝慧;从功能对等角度论商标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媛;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冬萍;从目的论角度看口译中的积极性叛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吴琴;从象似性角度谈茶诗英译中“音”与“形”的传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邱鹏飞;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2008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文虹;论主体性在口译中的体现[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邓东亮;许渊冲英译《长恨歌》评析[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9 杨帆;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论武汉市公示语汉英翻译[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海彬;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32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532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