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说《吉尔》的“闲谈体”翻译
发布时间:2017-07-19 03:20
本文关键词:当代小说《吉尔》的“闲谈体”翻译
【摘要】:小说是一种叙事题材,有着特有的语言特征,利用叙事学与文本学结合的文本分析方法可以使小说文本分析更为科学客观,这也为小说翻译提供了翻译策略。本翻译材料Philip Larkin的中篇小说《吉尔》讲述了一群来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社会地位的牛津大学学生的生活。通过对小说的细致阅读与分析,本文作者发现其语言风格极具“闲谈体”特色。虽然小说句法简洁明了,词汇简单易懂,但看似简单通俗、明白易懂的语言蕴涵着深刻丰富、微妙复杂的涵义。并且在其精简朴素的语言中,时而夹杂着令人惊艳的词语,点缀整篇小说。因此,能否准确地再现或保留小说的“闲谈体”特点是小说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本文立足于文体学和叙事学结合的文本分析法,来探讨当代小说《吉尔》中“闲谈体”的翻译。笔者尝试从文本的时间、语式和语态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首先,从叙事时间变动的角度出发,可在追述时采用置换话语时间,而在预述时保留话语时间的翻译技巧,以便译语读者更好地理清译文的叙事时间;其次,在小说叙事视角的处理中,对于第三人称视角可采取保留第三人称视角的方式,使译文既保留了原作的叙事视角又使小说故事表达更客观可靠,而对于第一人称视角可以置换为第三人称视角,使译语读者感同身受;最后,从“闲谈体”小说的作者与读者的亲近平等的关系来分析,对于作者的朴素词汇可以采取保留的方式,使译语既准确传达了源语的意图,又建立译者与译语读者亲近平等的关系,然而对于小说中作者使用的简单句语序可以采取调整的方式,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最终再现原文本的特征与风格,为小说翻译提供相应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文体学 叙事学 “闲谈体” 《吉尔》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项目说明10-14
- I 原文分析10-11
- II 译前准备11-12
- III 翻译过程12
- IV 译文校对12-14
- 源语/译语对照语篇14-65
- 注释65-66
- 翻译评注66-85
- 第一章 叙述学与文体学结合的文本分析方法与翻译66-70
- 1.1 时间:叙事时间的变动66-67
- 1.2 语式:叙事视角的变化67-68
- 1.3 语态:叙事者与受叙者的关系68-70
- 第二章《吉尔》中“闲谈体”的特点70-74
- 2.1 故事时间与话语时间的转换70-71
- 2.2 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的切换71-72
- 2.3 作者与读者的亲近平等关系72-74
- 第三章 《吉尔》中“闲谈体”的翻译策略74-83
- 3.1 叙事时间的翻译策略74-76
- 3.1.1 保留话语时间的时序74-75
- 3.1.2 置换话语时间的时序75-76
- 3.2 叙事视角的翻译策略76-79
- 3.2.1 置换第一人称视角77-78
- 3.2.2 保留第三人称视角78-79
- 3.3 作者与读者的平等关系的翻译策略79-83
- 3.3.1 保留作者的朴素词汇80-81
- 3.3.2 调整作者的简单句语序81-83
- 第四章 结论83-85
- 参考文献85-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金凯;;功能翻译理论与巴赫金对话理论下的文学翻译[J];鸡西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2 权威;;浅析《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特色[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黄立波;;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文体学探讨——以《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中人称代词主语和叙事视角转换为例[J];中国外语;2011年06期
4 汪婷;;作者与读者关系新探[J];南方论刊;2011年06期
5 申迎丽,孙致礼;由《尤利西斯》中译本看小说翻译中叙事视角的传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方开瑞;论小说翻译中的人物视角问题[J];中国翻译;2003年06期
7 申丹;论文学文体学在翻译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J];中国翻译;2002年01期
8 马博森;研究随意性会话的语言学框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本文编号:5610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56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