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文文化理论的三大特性——以艺术文化为理论考察中心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文文化理论的三大特性——以艺术文化为理论考察中心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人文文化理论 科学性 实践性 理想性
【摘要】:从艺术研究走向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当下学界从者甚众的一个趋向。这一流行趋向为艺术文化的理论研究带来了新气象、新观念,也由于文化观念上的多样与混乱以及理论评判中价值尺度的缺失而带来不少的困惑与纷争。欲改变这种不尽人意的状况,首先需要在一些基本的文化理论观念及其与艺术的关系问题上取得明确自觉的理论认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文文化观念及其在艺术文化研究中的指导地位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人文文化理论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理想性三大理论特性,它们赋予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和观念以整体上的有机统一性,彰显出与古今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和观念不同的思想与价值取向,在掌握这些理论特性的基础上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和观念于艺术研究之中,是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研究走向科学致思和思想创新所特别需要的。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文文化理论 科学性 实践性 理想性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1JZD0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1
【正文快照】: 一 将艺术(1)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来看待,从文化学的角度开展艺术研究,或者说从艺术研究走向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当下学界从者甚众的一个趋向。这样一个趋向给当代文艺研究带来了新生面、新气象、新话语、新观念,其积极意义是不可否认的。然而,冷静思之,文化研究的种种热闹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栗子;大学的人文文化[J];华夏文化;2002年02期
2 白耀军,李继高;略论商洛优秀人文文化的作用[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3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汇流与整合”学术研讨会征文通告[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年04期
4 姜晓玲;;论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差异[J];学习月刊;2008年12期
5 张培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韩璞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J];哲学动态;1994年09期
7 杨叔子;由《掌上珍》谈人文文化教育[J];美术之友;2002年02期
8 曹文彪;人文文化的当代价值[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4期
9 曹志平;科学哲学:沟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桥梁[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年02期
10 鱼小强;试论西部人文文化创新的目标和思路[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春艳;;试论科学的精神价值与当代文化的融合(大纲)[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谢清果;;科学文化——反思科学的观念结晶[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文学与当代文化建设研究”首席专家 北京大学教授 陈晓明;人文文化与文化高品质发展论略[N];光明日报;2012年
2 王卫平;优秀人文文化在先进文化中的地位[N];光明日报;2002年
3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叔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N];光明日报;2005年
4 王夏斐;人文文化的当代价值(二)[N];杭州日报;2008年
5 主讲人:杨叔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和人文的文化交融是大势所趋[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魏屹东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哲学社会学学院;科学史是连接科学与文化的桥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王夏斐;人文文化的当代价值(一)[N];杭州日报;2008年
8 张贤根;以科学普及推动社会进步[N];社会科学报;2001年
9 周晓力;人文文化:先进企业文化的核心[N];中国矿业报;2007年
10 记者 郑贵增;依靠精心育人管理创新 打造品牌提高社会效益[N];中国包装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毛天虹;创造视角下的两种文化交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恒旭;论科技创新之文化价值建构[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63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663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