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勒的性别理论及其文学批评研究
本文关键词:巴特勒的性别理论及其文学批评研究
【摘要】: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理论有着独特的魅力,在我国,对其理论的译介和研究还在起步阶段。本文将重点探讨巴特勒的性别理论,并将其运用到文学批评中去。我从解惑、正歧、创新三个方面介绍了选择本题的原因,梳理了女性主义理论发展的脉络以使读者清楚巴特勒理论产生的背景。本文从传统女性主义没有突破“二元”异性恋体制的限制出发,阐释了以往性别理论共有的局限性,进而说明巴特勒“操演”理论和酷儿理论的先进性。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去需要找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更要通过一定的方法。第二章介绍了将性别理论应用到文学批评中的可能性,之后我进入了对巴特勒本人的文学批评实践的探讨,批评对象是其著作《安提戈涅的要求》(Antigone's Claim)以及其本人对电影《巴黎在燃烧》(Paris is Burning)的解读。我也将巴特勒的理论应用到文学批评实践当中去,我分别对电影《霸王别姬》中的同性情结和白先勇的作品《孽子》中的青春鸟形象进行了探讨。在完成论文主体的写作之后,我发现我还有一些与性别议题相关的话想说,我应用她的性别理论对一些亚文化现象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巴特勒 性别理论 文学批评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06;J9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6
- 选题意义8-9
- 理论背景及研究现状9-14
- 理论背景9-11
- 巴特勒研究现状11-14
- 本文结构14-16
- 1 性别理论16-24
- 1.1 传统女性主义理论批判16-19
- 1.2 性别操演理论19-22
- 1.3 酷儿理论22-24
- 2 文学批评理论24-34
- 2.1 文学批评范畴下的性别研究24-25
- 2.2 《安提戈涅的要求:生与死之间的亲属关系》——巴特勒对亲缘关系的解读25-29
- 2.3 《性别在燃烧——关于挪用与颠覆的诸问题》中的性别议题29-34
- 2.3.1 两难的扮装30-31
- 2.3.2 家族与血缘31-32
- 2.3.3 导演的“霸权”32-33
- 2.3.4 作为观众的白人男性33-34
- 3 文学批评实践34-41
- 3.1 《孽子》中家庭的重构34-38
- 3.1.1 孽子之“孽”与男性权威34-36
- 3.1.2 身份与家庭的重构36-38
- 3.2 对《霸王别姬》中程蝶衣身份的质疑38-39
- 3.3 性别理论对文学批评的意义39-41
- 附论 性别理论与亚文化41-44
- 电影中少见的“女同”题材41-42
- 亚文化与酷儿特性42-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7-48
- 致谢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祥林;性别理论与当代批评[J];民族艺术;2003年02期
2 王艳;;语言性别理论的发展与嬗变[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2期
3 ;新词海[J];博览群书;2010年07期
4 李仰智;;文学视野下的性别理论及其言说主线[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吉音;东西方文化的性别之喻[J];中国比较文学;1995年02期
6 林红;试析性别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学术价值——从性别概念的形成谈起[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刘慧姝;现代性与性别身份——麦克因斯性别理论研究[J];思想战线;2005年04期
8 赵东玉;;性别理论的演变和性别角色的定义[J];文化学刊;2010年01期
9 张岩冰;;谁的妇女节?——性别理论之于文化研究[J];文艺争鸣;2011年09期
10 罗宾·R.沃霍尔;王磊;;生理学,性别和感情:论振奋[J];叙事(中国版);2010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杜虹;;“伪娘”是刘著们的权利 凤凰少女坠楼说明性别不平等[A];性与性别研究(第4辑)——年度性与性别事件评点(2008-2010)[C];2011年
2 张贺琴;;关于性别的深层思考——评长篇小说《性别:女》[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刘霞;平等与公正视角下的性别与传播[N];中国妇女报;2014年
2 刘兵;文学的性别与日常生活的性别[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沈睿;美国男性研究阐释“男人的性别”[N];中国妇女报;2012年
4 记者 柳晓森;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妇会十周年会议闭幕[N];人民日报;2005年
5 记者 陈镌娟;为性别平等营造公平正义社会环境[N];厦门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译丹;巴特勒的性别理论及其文学批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胡颖;实践社团:话语、身份和性别[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黄娅;从性别理论的角度透视水族妇女社会地位[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4 郭漪舟;性别操演与性别抵抗[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ORAMA HERBERT LIPENGA(奥拉马);马拉维农业发展中妇女角色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6 毕立立;农村小学男生学业弱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84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684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