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红字》两个中译本比较探讨—基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
本文关键词:美国《红字》两个中译本比较探讨—基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
【摘要】:《红字》是由美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于19世纪完成的长篇小说,在1850年正式发表,整部小说通过对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描写,进而宣传女权主义,在这部小说中,写作手法、人物、语言以及情节的塑造都非常具有特色,同时又十分注重对人的心理的描写,因而这部小说在美国心理分析小说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开创性作用。正是由于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小说,因而很多中国译者也对其进行了翻译,在这些译本中,1945年的韩侍桁译本和1998年版的姚乃强译本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并且在国人中也有较大的影响力,而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作为一种影响非常大并且不断发展的翻译理论,其在翻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下面笔者将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出发,对美国《红字》的两个中译本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更好地去理解《红字》的两个不同译本。
【作者单位】: 新疆工程学院基础部;
【关键词】: 《红字》 两个中译本 图里翻译规范理论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红字》这一长篇小说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霍桑,这部小说以19世纪的美洲为主要写作背景,通过小说向读者展示了资本主义时代美国社会的现状,对当时残酷的社会和虚伪的道德进行了批判。小说中女主人公虽然和医生奇灵渥斯结为了夫妻,但是却并没有爱情的支撑,因而在孤独寂寞下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侠;;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的译者抉择[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2 赵鹏妍;;《红字》两种译本的对比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S3期
3 张淑贞;赵宁;;图里与翻译规范理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曹曦颖;;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浅析《红字》两个中译本对文化差异的处理[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莹;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红字》两个中译本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申向晶;;美国《红字》两个中译本比较探讨—基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J];语文建设;2016年12期
2 岳祥云;;从图里的视角分析《小王子》的汉语和英语译本[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6年01期
3 张婷婷;;论翻译标准——目的论[J];新西部(理论版);2015年04期
4 韦精华;袁斌业;;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看翟象俊《白象似的群山》[J];柳州师专学报;2014年05期
5 姜富元;刘潇;;吉迪恩·图里及其翻译理论简析[J];青春岁月;2014年03期
6 王传英;;翻译规范理论的社会学重释[J];上海翻译;2013年03期
7 韩江洪;陈美;;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看张培基英译《差不多先生传》[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8 鲁兴冉;;从翻译规范视角解析鲁迅译作的语际改写[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6期
9 张文英;张至群;;从图里的翻译规范视角看译者对逻辑层次理论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2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歆彤;A Comparative Study on Translation Differences in 1984[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5年
2 时洁;目的论视角下《红字》翻译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运鸿;;描写翻译研究及其后[J];中国翻译;2013年03期
2 张莉;;对译林版《红字》译本的翻译批评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5期
3 董颖;《红字》两种中文译本的对比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廖晶,朱献珑;论译者身份——从翻译理念的演变谈起[J];中国翻译;2005年03期
5 张思洁;描述翻译学中的工具理性反思[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金敬红;描写翻译研究评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苗菊;翻译准则——图瑞翻译理论的核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11期
8 董务刚;《红字》两译本的对比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毕颖;从接受理论对比分析《红字》两中译本[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玲;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语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索宇环;再论《红字》[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李世强;论《红字》中的道德主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李艳梅;红字A更红了——试论小说《红字》女主人公的人格力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李卫荣;《红字》中的宿命论[J];安阳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夏弦;《红字》的神秘色彩[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辛珏如,何海伦;救赎还是幻灭——试比较《红字》和《安娜·卡列尼娜》[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李志岭;《红字》的图式解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袁琼;也谈翻译中的"信、达、雅"——评《红字》的两种译本[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9 苑望;《红字》思想内容浅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蒙雪琴;论《红字》的矛盾艺术手法[J];青年探索;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阙诗涛;;《红字》前言创作的真实目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湘齐;;《红字》:冲突的悲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吴萍;;典雅流畅 神形兼俱——评析译林版《红字》[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黄伟珍;;《红字》——人性与社会性之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福明;;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典范——《红字》[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戴本刚;《红字》:一个遥远而忧伤的乡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不食人间烟火的传奇[N];文学报;2003年
3 祝朝伟;居然有这样翻译的“红字”[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洁;目的论视角下《红字》翻译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叶逸潇;《红字》的污名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3 冯莉;《红字》人物的文化解读[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肖海霞;《红字》中前景化语言特征的文体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5 杨美玲;关联理论视角下《红字》中“A”的解读[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6 李燕;《红字》小说版与电影版的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7 龚超;无尽的《红字》[D];苏州大学;2010年
8 亓志梅;《红字》中的多重空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微;《红字》的原型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春珠;《红字》中的圣经原型[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31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731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