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森小说中的两性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05:37
本文关键词:莫里森小说中的两性关系研究
【摘要】:作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写作根植于美国的非裔黑人民族,其创作从女性主义的独特经验出发,描绘种族歧视下美国黑人身体和心灵所遭受的双重伤害,,塑造出形形色色的黑人形象,其笔下丰富多彩的黑人生活与人物生动揭示了现代社会美国黑人的艰难处境,引起人们对已成历史的奴隶制的思考和反省。1993年,莫里森因富有想象力和诗意的小说和对美国黑人生活的生动的描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黑人文学中一颗耀眼的明星。 本文以莫里森作品中失衡的两性人物及其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小说文本所描写的特异两性关系入手,透视莫氏笔下黑人两性心灵世界的异化与变形,并探讨其创作中两性关系失衡之因以及作家笔下爱的多重内涵与深刻意义。全文主体部分为三章:第一章莫里森小说中失衡的两性关系,即将莫氏作品中失衡的两性关系归纳为三种形态:以男权为中心的两性关系、乱伦扭曲的两性关系、对立冲突的两性关系,以此观察莫氏笔下失衡的黑人两性世界。第二章莫里森作品中两性关系失衡原因之探究,分别从性别、种族、文化三个角度探讨莫氏作品中两性关系失衡的深刻原因,通过分析男性至上的传统两性观、种族歧视造成心灵扭曲以及冲突的文化观揭示莫氏创作中黑人两性关系失衡原因的多重性与复杂性。第三章重构和谐的两性关系,鉴于性别主义、种族主义和文化冲突导致黑人内部两性爱的缺失与关系失衡,本章结合莫氏所处的时代背景与自身人生体验,阐述其创作中所倡导的爱的丰富内涵与救赎意义。莫氏在其创作中所提倡的爱不再局限于世俗意义上的男女之爱,它超越了性别、种族和文化藩篱,引导黑人两性走出失衡困境,是其对黑人两性如何在多元化的世界更好的生存下去的一次精神探索与展望。 本论从莫氏笔下形态迥异的两性人物形象入手,通过细读文本,运用女性主义批评和文化批评等相关理论解读莫氏小说中失衡的两性关系这一现象,力求从性别、 种族与文化的视角探讨非裔美国人两性关系失衡之因,并将莫氏构建和谐黑人两性关系的理念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学传统中,发掘其以爱作为构建两性和谐之路背后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时代意义,从而揭示在种族歧视的背景下莫里森把握黑人两性心灵世界的独特方式及认识世界的审美取向。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黑人生活 两性关系 失衡现象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6
- 绪论6-12
- 一、 莫里森及其作品述评6-7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7-10
- 三、 选题思路和研究价值10-12
- 第一章 失衡的两性关系12-23
- 第一节 以男权为中心的两性关系12-15
- 第二节 畸形扭曲的两性关系15-18
- 第三节 文化角色对立的两性关系18-23
- 第二章 两性关系失衡原因之探究23-32
- 第一节 性别之因:传统的两性观23-26
- 第二节 种族之因:扭曲的伦理观26-29
- 第三节 文化之因:冲突的文化观29-32
- 第三章 重构和谐的两性关系32-43
- 第一节 自我之爱32-35
- 第二节 他人之爱35-37
- 第三节 超越之爱37-43
- 结语43-44
- 致谢44-45
- 参考文献45-49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银霞;;《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和两性关系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2 崔利芳;;从生态批评角度研究《所罗门之歌》男性角色的精神世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3 张彦梅;胡笑瑛;;《爵士乐》的爵士乐式叙事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韩辉;;浅析美国文学中黑人女性形象的转变[J];长城;2009年10期
5 赵娜;;从《他们眼望上苍》《紫色》和《秀拉》看黑人女性的成长[J];长城;2010年08期
6 贾素芹;;从《最蓝的眼睛》看莫里森对黑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应伟伟;;莫里森早期小说中的身体政治意识与黑人女性主体建构[J];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8 章汝雯;《所罗门之歌》中的女性化话语和女权主义话语[J];外国文学;2005年05期
9 周长才;一个文学种类的诞生──漫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J];外国文学;1994年01期
10 白燕,耿博;略论美国当代种族文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本文编号:1059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59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