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四十朵玫瑰》中的家庭与身份

发布时间:2017-10-20 15:18

  本文关键词:《四十朵玫瑰》中的家庭与身份


  更多相关文章: 个人身份 社会认同 家庭 分裂


【摘要】:家庭作为一个社会单位,对个人的塑造和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市民小家庭逐渐没落,另一方面,在二十一世纪人们看到了“家庭的回归”,在现当代文学中家族小说大量涌现。家庭小说的繁荣与正统家庭的消亡形成鲜明的对比,既是文学对于社会变革的反应,也是一种补偿。《四十朵玫瑰》是瑞士当代作家托马斯曼·霍丽曼的一部长篇家族史小说,该小说出版于2006年,在中国德语界对之还没有研究,然而在这个家庭回归文学的时代,《四十朵玫瑰》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四十朵玫瑰》为研究对象,,分析小说主人公玛丽的双重人格及其产生原因,从而引出家庭和身份这个主题,阐述家庭在个人身份的塑造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本文主要借助了爱利克·埃里克森,乔治·贺伯特·米德和尤尔根·哈贝马斯等人的身份理论,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两个层面对身份进行阐释,并引出“个人身份”,“社会认同”及“自我身份”的概念。只有个人达到了“个人身份”和“社会身份”的统一,才能实现“自我身份”,反之,就会造成身份的分裂。通过对身份形成过程的论述,得出家庭在个人身份的塑造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结论。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其行为方式也对个人的身份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分三个层次,对于文本中的身份问题进行阐释。首先,借助身份理论分析了玛丽的双重人格,“星星玛丽”体现了主人公的“个人身份”,象征着自我在生活中的一致性,而外部的“镜子玛丽”正是一种“社会认同”,是社会角色,规范作用下的结果。由于玛丽没有实现他人期待和自我需求的统一,造成了两种身份的分裂,最终没有形成“自我身份”。其次,阐述其身份分裂的原因来自于社会和家庭,家庭作为社会和历史的载体,是个人身份形成的最初机构。玛丽的分裂与其家庭身份的分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家庭身份的分裂与瑞士二战下的潜在纳粹主义有关。通过深入分析,发现代表着家庭的家族成员对于玛丽的身份塑造也产生了深刻了影响。最后,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论述了文本的叙事结构,以及作者是如何通过象征手法来构建身份的。
【关键词】:个人身份 社会认同 家庭 分裂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22.0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Danksagung7-10
  • 1. Einleitung10-17
  • 1.1 Anmerkungen zum Familienroman12-15
  • 1.2 Forschungsstand und Aufbau des Romans15-17
  • 2. Theoretische Grundlage17-34
  • 2.1 Begriffskl rung17-23
  • 2.1.1 Psychologische Dimension der Identit t18-19
  • 2.1.2 Soziologische Dimension der Identit t19-23
  • 2.2 Der Prozess der Identit tsbildung23-30
  • 2.2.1 George Herbert Mead23-25
  • 2.2.2 Erik H. Erikson25-28
  • 2.2.3 Jürgen Habermas28-30
  • 2.3 Die Bedeutung der Familie für personale Identit30-34
  • 3. Identit tsproblem in dem Roman Vierzig Rosen34-61
  • 3.1 Maries zerrissene Identit t34-39
  • 3.1.1 Doppelrolle im Leben34-35
  • 3.1.2 Zwischen Judentum und Katholizismus35-37
  • 3.1.3 Zwischen Vergangenheit und Zukunft37-39
  • 3.2 Der Einfluss des sozialen Umfelds auf die Identit t39-44
  • 3.2.1 Latenter Antisemitismus in der neutralen Schweiz39-42
  • 3.2.2 Der Opportunismus nach Kriegsende42-44
  • 3.3 Der Einfluss durch die Bezugspersonen in der Familie auf die Identit t44-54
  • 3.3.1 Maries Mutter— on a du style“44-47
  • 3.3.2 Der Bruder—Katholizismus47-49
  • 3.3.3 Ihr Vater—die jüdische Identit t49-51
  • 3.3.4 Max Meier— First Lady“51-54
  • 3.4 Symbole in Vierzig Rosen und die erz hlerischen Strukturmerkmale54-61
  • 3.4.1 Schere54-56
  • 3.4.2 Koffer56-58
  • 3.4.3 Vierzig Rosen58-59
  • 3.4.4 Erz hlerische Strukturmerkmale59-61
  • 4. Schluss61-64
  • Literaturverzeichnis64-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品;;从压抑到分裂——《野草在歌唱》中玛丽悲剧命运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张玉颖;王莎烈;;反思女性自身 构建两性和谐——评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高鸣敏;;不寻常的女人——评罗尔德·达尔的《杀人的羊羔》[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0期

4 陈莉;;父权制车轮下的牺牲者——析《野草在歌唱》中的玛丽和迪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孙烨;;重释《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里的玛丽——荣格式原型解读[J];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周冠英;;生活的悲剧,悲剧的人生——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玛丽[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6期

7 常小鸣;;试析《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的悲剧命运[J];文学教育(上);2010年10期

8 向丽华;;裂变的人生 扭曲的人性——析《野草在歌唱》中玛丽形象[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郑贤军;;论玛丽的悲剧的必然性[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10 向丽华;;《野草在歌唱》中玛丽悲剧命运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黎;害怕被吃的女人[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2 傅莲英;亚星玛丽力拓高端服装市场[N];国际商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李美锋整理;闪光的“玛丽艳”[N];中国财经报;2001年

4 鲁新轩;亚历山德拉·玛丽尼娜与她的侦探小说[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为民;“玛丽尼娜”旋风来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6 小楷;“大家庭”式管理耐人寻味[N];中国水利报;2000年

7 杨滨;为中国投资商敞开大门[N];中国国门时报;2002年

8 梅尘;自然深处的艺术博物馆[N];中国旅游报;2001年

9 晓明;月亮树之爱[N];中华读书报;2000年

10 杨正润;故事比赛与现代普罗米修斯[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饶文骞;《四十朵玫瑰》中的家庭与身份[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史彦欣;《野草在歌唱》中玛丽的悲剧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李希平;异化中挣扎的灵魂[D];重庆大学;2011年

4 朱红东;论《锃亮的锄头》中的身体隐喻和隐喻化的身体[D];扬州大学;2011年

5 安志红;《野草在歌唱》中的意象解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67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67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1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