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新世纪美国小说的主题特征

发布时间:2017-10-20 21:23

  本文关键词:论新世纪美国小说的主题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美国小说 “·” 反思战争与恐怖 人伦道德


【摘要】:当代美国小说通过绘制、窥测和再现等方式与世界对话,切入人物内心世界,大都在后现代语境下表达各自反思人性,希望从失意中获救的愿望,其愿景正是小说家追寻的一种救赎叙事空间,其中蕴涵着现代人试图走出文明困境的"荒野意识"。这种荒野意识在21世纪美国小说创作中一直扮演了可能性的追寻者与预示者,也是小说家笔下人物寻找自由、努力摆脱消费文化和商业文明羁绊而获得拯救的新象征。新世纪美国小说家们致力于某种再想象,重新思考和建构时间、叙事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并在创作中不同程度地体现战争、灾难、文化冲突与交融的主题特征。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
【关键词】美国小说 “·” 反思战争与恐怖 人伦道德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美国小说的文化透视”(09BWW014)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引言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坛尽管每年都有很多新作问世,各类图书奖项依旧照样评比颁奖,但就其创作内涵而言,真正称得上别具一格的创新之作并不多见。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纪之交的美国文坛还是相当平静的,其主要话语体现的无非就是在后现代主义所关注的不确定性、异质性、无序和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曾桂娥;;创伤博物馆——论《剧响、特近》中的创伤与记忆[J];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01期

2 朴玉;;多重记忆书写——论约瑟夫·奥尼尔的《地之国》[J];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04期

3 钱程;;权力的抑制与抗争——试析沃尔曼《欧洲中心》中的《清白之手》[J];山东外语教学;2008年02期

4 黄贺;陈世丹;;论《欧洲中心》的后现代主义历史书写[J];山东外语教学;2011年05期

5 朴玉;;“我们也是受害者”——评哈米德在《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中的文化创伤书写[J];国外文学;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曾桂娥;江春媛;;论《皇帝的孩子》中的青年身份建构[J];当代外国文学;2013年03期

2 王维倩;李顺春;;后“9·11”小说述评[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3 朱桂成;彭莉莉;;论《特别响,非常近》的创伤书写[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4 彭莉莉;;就这么回事——论《五号屠场》的创伤治愈[J];芒种;2014年05期

5 张晨;;论《特别响、非常近》中的创伤[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年01期

6 唐青叶;宋飞;;《特响,特近》创伤叙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外国语文;2013年03期

7 丁夏林;;“生活比死亡更可怕”:解读福厄《特别响,非常近》中的创伤叙事[J];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5期

8 朴玉;;“我们也是受害者”——评哈米德在《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中的文化创伤书写[J];国外文学;2013年04期

9 李梅;;叙述与救赎:德里罗空间艺术的诗学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贾轶群;运用创伤理论对《修补匠》中人物乔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马歆墨;传承与颠覆—《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地之国》的互文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陶东风;;文化创伤与见证文学[J];当代文坛;2011年05期

2 朴玉;;从德里罗《坠落的人》看美国后“9·11”文学中的创伤书写[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2期

3 但汉松;;“9·11”小说的两种叙事维度:——以《坠落的人》和《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为例[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2期

4 印芝虹;;悖之痛——高墙下的集体记忆[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4期

5 朴玉;;多重记忆书写——论约瑟夫·奥尼尔的《地之国》[J];当代外国文学;2012年04期

6 许辉;第二人称——边缘叙述者[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03期

7 林庆新;;创伤叙事与“不及物写作”[J];国外文学;2008年04期

8 甘文平;;美国文坛新崛起的“X一代”作家群——杨仁敬教授访谈录[J];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洁;《黑奴吁天录》——第一部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J];美国研究;1991年03期

2 竺柏岳;发乎情,止乎礼义──关于美国小说《廊桥遗梦》轰动效应的通信[J];艺术导刊;1996年05期

3 赵谦;;美国经典小说的结构主义解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毛信德;美国社会与美国小说漫谈[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3期

5 芮渝萍,范谊,刘春慧;中国“十五”期间美国小说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3期

6 郑奕;;《独自和解》思想意蕴论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吴金兰;林静;李曦;;基督教对19世纪美国小说创作的影响[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陈研;;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超狗”形象[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李细老;;已有介绍[J];读书;1985年07期

10 李万钧;;简论《白鲸》——“这是最伟大的一部美国小说”[J];外国语言文学;198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邱畅;;中国形象在美国小说中的误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2 吕路线;;综合医院抑郁障碍[A];2007河南省精神卫生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3 傅祚华;;计算机与百科全书编辑[A];多出精品 多出人才——中国编辑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韩晓燕;;《他们眼望上苍》中的种族意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洁;;从叛逆到妥协——用心理分析法解读霍尔顿[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甘婷;;追求人性的真、善、美——霍尔顿与贾宝玉精神世界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7 周贝;;目的论关照下的《达·芬奇密码》中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8 施建昌;;我国消防部队社会紧急救援功能的拓展空间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崔秀兰;苑光辉;;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嘉莉形象新解[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9·11后的美国小说[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郝素玲;弗兰岑“纠正”了什么[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虞建华;归属感,民族意识和本土化[N];文汇报;2007年

4 夏子 编译;美国小说对“美国梦”的解读与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早报记者 王立伟;后“9·11”,企业如何启动灾备机制[N];东方早报;2005年

6 孙毅飞;911人的“西点梦”,被“9·11”改变[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7 刘辰;后“9·11”时代的美国地产业[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8 郝素玲;捕捉数字时代的堕落[N];东方早报;2008年

9 沈宁邋(美国);走上现实主义道路的美国悬疑小说[N];文艺报;2007年

10 作家 邱华栋;希腊裔美国人家族史诗[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姝;哥特之魂——哥特传统在美国小说中的嬗变[D];吉林大学;2009年

2 卢敏;美国浪漫主义时期小说类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联合;美国新保守主义及其对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4年

4 侯金萍;华裔美国小说成长主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肖谊;论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美国小说的元虚构性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卢姗;文化视野下美国20世纪战争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蔡俊;超越生态印第安:论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自然主题[D];南京大学;2011年

9 郑东超;“后9·11时代”美国和土耳其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10 蒲若茜;族裔经验与文化想像[D];暨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耶斯尔;“9·11”前后美国的中亚政策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2 燕玉叶;“9·11”后的俄罗斯中亚地缘政治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董彦;19、20世纪之交美国小说中的“纽约”[D];吉林大学;2011年

4 廖晓妍;基于语料库对19、20世纪美国小说中虚拟语气的对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5 刘立荣;小布什政府时期的美国移民政策[D];外交学院;2009年

6 牛长振;“9·11”后美国新保守主义对外政策评析[D];新疆大学;2008年

7 蒋睿;抗战时期重庆美国小说翻译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施宏申;新保守派与国家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高亚滨;“9·11”后中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与美国因素[D];新疆大学;2005年

10 田宝梅;德莱塞的《金融家》与朱秀海的《乔家大院》商业伦理比较[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69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69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1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