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话的角度解读《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
本文关键词:从对话的角度解读《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
更多相关文章: 哈里特·雅各布斯 《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 对话 呼应
【摘要】:哈里特·雅各布斯的奴隶自述《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1861),讲述了主人公琳达从一个女奴到成为自由人的过程。这是美国第一部女性奴隶自述,有着独特的女性叙述视角和丰富的叙述内容。论文一改国内外学术界从道德、真实性、叙述策略等角度的探讨,从对话角度切入解读这部奴隶叙述,并以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和黑人口头文化传统—呼应为基础,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大型对话、微型对话,以及呼应等各种形式,展现这部全面对话性的作品独有的创作意义。 论文首先梳理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以及本质上也是对话性的黑人口头文化传统—呼应。对话理论是具有普适性的西方理论,而呼应则是黑人所独有的文化传统,把二者结合起来分析该自述,本身就是一种对话,更加彰显了该奴隶自述的全面对话性。 其次,论文对文本中的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进行了具体分析。大型对话主要体现在文本的结构和思想上,微型对话主要集中于文本中的具体对话之中。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分别从宏观上和微观上确立了文本的对话性,并且全面展示了主人公琳达的个人形象,真实情感和态度等。 再次,本论文探讨了文本中呼应传统的各种形式。呼应作为一种黑人本族文化传统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黑人文学作品中,成为了彰显黑人民族文化和特色的标志。本论文通过分析了文本中呼应的各种形式,表明琳达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她追求自由和平等,并渴望得到白人主流社会的认可并与之融合的愿望。 由此,论文得出结论,基于以上不同对话形式的分析,雅各布斯的《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是一部全面对话性的作品。作者建构这样的对话,目的在于探讨消除黑白种族隔阂和误解,增强双方沟通的可能性,以及和平解决民族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可能性。
【关键词】:哈里特·雅各布斯 《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 对话 呼应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5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Introduction11-14
- Literature Review14-23
- Chapter One Bakhtin's Dialogic Theory and Call-and-Response23-34
- 1.1 Dialogue and Dialogism24-27
- 1.2 Great Dialogue and Microdialogue27-32
- 1.2.1 Great Dialogue27-30
- 1.2.2 Microdialogue30-32
- 1.3 Call- and -Response32-34
- Chapter Two Great Dialogue in the Incidents34-46
- 2.1 Great Dialogue Embodied in the Counterpoint Rule34-37
- 2.2 Great Dialogue Embodi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riter and Protagonists37-43
- 2.2.1 Linda in Her Own Eyes38-39
- 2.2.2 Linda in the Eyes of Dr.Flint39-40
- 2.2.3 Linda's Negative Image40-43
- 2.3 Great Dialogue Embodied in the Dialogic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s' Thinking43-46
- Chapter Three Microdialogue in the Incidents46-57
- 3.1 Microdialogue in the Monologue46-54
- 3.1.1 Microdialogue with Readers46-50
- 3.1.2 Microdialogue between Linda and the Writer50-54
- 3.2 Microdialogue in the Dialogue54-57
- 3.2.1 Microdialogue between Linda and Dr.Flint54-57
- Chapter Four Call- and -Response in the Incidents57-72
- 4.1 Call-and-Response in the Church Service and Songs58-62
- 4.2 Call- and -Response in the Pursuit of Freedom and Equality62-66
- 4.3 Call- and -Response in the Use of Language66-72
- Conclusion72-74
- Bibliography74-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友;李杰;;大学生生活事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刘连忠,肖水源;社会心理应激与自杀[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年02期
3 鄢静;何娜;沈智慧;;上海市初中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4 黄乔蓉;刘博;冯铁蕾;;生活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3期
5 寇冬泉;黄技;;心理应对能力及其培养[J];教育导刊;2007年09期
6 刘海涛;;叙事类文体的基本模型:时空重建——教你的学生会写作(6)[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09年Z2期
7 徐亮;;事件与叙述:小说事件的绝对性[J];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05期
8 李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能力、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3期
9 冯永辉,周爱保;中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10 雪泥;;别让疾病形成孩子的消极性格[J];家教指南;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琳;马蓉;;乳腺癌抑郁患者生活事件和心理防御方式的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姜红梅;侯晓华;;NERD患者生活事件、生活质量与症状间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3 穆怀利;刘金凤;;生活事件、个性特征与银屑病的相关对照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王燕;;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及自我效能感研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5 万承龙;蔡昌群;项银荣;;生活事件及相关问题对城乡神经症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吴新龙;林美华;李长明;张海涛;;生活事件与老年期抑郁症42例临床分析[A];第五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秦金亮;;学生课堂生活事件记忆的线索提取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刘竞;祖思;李占江;马辛;;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姚林;宋维真;张瑶;于彦英;邹志光;;心理社会因素在冠心病发生中作用的初步探讨[A];全国冠心病防治及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10 赵晨;扬阿丽;方晓义;;生活事件、归因与夫妻冲突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坚 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恶性肿瘤致病的情志因素(上)[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2 王玲玲;“男性健康”要“建立对话”[N];健康报;2006年
3 石国兴邋高志文;关于心理和谐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7年
4 专刊记者 梁译;心理亚健康 你在关注吗[N];广元日报;2005年
5 主任医师 朱志明;谁会老得快[N];保健时报;2004年
6 山东省胶南市滨海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徐吉志;教育日志,记录“行走”中的精彩瞬间[N];江苏教育报;2009年
7 赵飞;良好的情绪 健康的基础[N];山西科技报;2004年
8 康心;烦忧谁之过 认知惹的祸[N];健康报;2003年
9 田香;精神刺激 易患溃疡[N];民族医药报;2005年
10 俞晓莉;抑郁症就发生在我们身边[N];卫生与生活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燕;大学生生存理由及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陈健;自悯影响无望抑郁的心理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李红政;陆军新兵心理状况与生活事件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陈君;高中生自杀意念的易感性—应激模型: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刘政疆;精神应激与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6 张琼;乳腺增生病肝郁气滞证心理应激及内分泌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钟文娟;基于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社区居民心理预警模型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高冬梅;引发怒情志反应的始发因素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杨娟;高中生冗思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焦虑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李j;身体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静;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应对的中介效应与弹性的调节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欧颖;驾驶员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3 张文悦;大学生群体抑郁分布及早期干预有效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李涛;大学生情绪智力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熊丽娟;心理因素对妇科恶性肿瘤发病影响的相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常逢锦;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田丽丽;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惠;中学生心理应激发展性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段小池;生活事件、情绪调节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迎春;青少年应对方式的发展及其与生活事件和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69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69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