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理性批判:走向消失的当下的历史
本文关键词:后殖民理性批判:走向消失的当下的历史
更多相关文章: 斯皮瓦克 理性批判 后殖民 殖民地人民 批评视角 思想形态 跨文化研究 档案文献 雪莱 普林
【摘要】:正在本书中,斯皮瓦克将批评视角转向90年代的全球化、后殖民和跨文化研究。其批评可分成四部分:哲学(对康德、黑格尔以及马克思的阅读)、文学(重读吉普林、雪莱、库切及其他作家的作品)、历史(对档案文献的思考及她对有关"殖民地人民能否言说"回答的修改与重写)和文化(对全球纺织工业及其所体现出的矛盾的关注)。斯皮瓦克有力质询了各种思想形态的
【关键词】: 斯皮瓦克;理性批判;后殖民;殖民地人民;批评视角;思想形态;跨文化研究;档案文献;雪莱;普林;
【分类号】:I109-5
【正文快照】: 在本书中,斯皮瓦克将批评视角转向90年代的全球化、后殖民和跨文化研究。其批评可分成四部分:哲学(对康德、黑格尔以及马克思的阅读)、文学(重读吉普林、雪莱、库切及其他作家的作品)、历史(对档案文献的思考及她对有关“殖民地人民能否言说”回答的修改与重写)和文化(对全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应志;;不带身份认同的立足点(上)——斯皮瓦克、严海蓉访谈[J];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02期
2 关熔珍;;斯皮瓦克翻译研究初探[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陈义华;;斯皮瓦克庶民研究的“臣属者”视角[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潘道正;李进超;;“文学或许仍有所作为”——斯皮瓦克美育思想研究[J];学术论坛;2013年11期
5 王晓路;文化政治与文化批评——斯皮瓦克文学观的解读[J];外国文学;2004年05期
6 陈永国;从解构到翻译:斯皮瓦克的属下研究[J];外国文学;2005年05期
7 曹莉;;后殖民批评的政治伦理选择:以斯皮瓦克为例[J];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03期
8 张宁;;翻译政治的“三维空间”——佳亚特里·C·斯皮瓦克的“翻译的政治”及其他[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巴微;;多重的身份 自由的视角——斯皮瓦克理论综述[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李红玉;;斯皮瓦克翻译思想探究[J];中国翻译;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岳川;;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A];东方丛刊(1997年第1、2辑 总第十九、二十辑)[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编译 王惠民;猪膀胱粉末让断指奇迹再生[N];北京科技报;2007年
2 李应志;解构的文化政治[N];社会科学报;2005年
3 王宁;雅克·德里达:批评的遗产[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德里达与中国[N];文艺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关熔珍;斯皮瓦克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李秀丽;透过文学进行文化和政治批评[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丹;中西方语境下鲁迅与斯皮瓦克对“翻译政治”的阐释[D];中南大学;2009年
2 刘神生;斯皮瓦克庶民批评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孙芳芳;斯皮瓦克的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理论[D];新疆大学;2011年
4 王影君;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权主义诗学批评[D];辽宁大学;2007年
5 乐佳;斯皮瓦克庶民研究的探讨[D];苏州大学;2012年
6 戴学德;论《翻译的政治》中的修辞与伦理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江伟娇;斯皮瓦克后殖民批评理论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8 巴微;女性主义视域中斯皮瓦克理论的价值与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勇;斯皮瓦克与克里斯特瓦的女性主义批评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戴佳锟;“后殖民理性批判”之“药毒”[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82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82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