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牧师的女儿》的逃离主题

发布时间:2017-10-24 17:38

  本文关键词:论《牧师的女儿》的逃离主题


  更多相关文章: 乔治·奥威尔 《牧师的女儿》 逃离


【摘要】:《牧师的女儿》是乔治·奥威尔的一部小说,虽远不如其政治讽喻小说《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闻名,但也表现了特定时期作家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立场,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主人公在阶级、两性、舆论、宗教等领域的逃离现象进行总结,分析其表现、原因和彰显的社会文化内涵,深入剖析奥威尔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对于身份认同和信仰等问题的态度。 绪论部分,一是总结奥威尔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二是就《牧师的女儿》遭到“冷落”的状况进行分析,并指出这部小说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为逃离主题的背景分析。旧传统的式微,新观念的上场背后是巨大的历史漩涡。教会的没落,人性的异化,非理性的渗透,阶级的变动,奥威尔本人的选择和徘徊,都在《牧师的女儿》中或隐或显地表示出来,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小说人物的举动和命运,这是逃离主题的生成背景。 第二章为逃离主题的文本分析。舆论自古以来就是影响人们世俗生活的一把双刃剑,两性关系则是人类社会的内在动力,阶级关系带来的是社会身份的抛弃与归属,而宗教,则既承担了内在驱动力的角色,又有对世俗的厌弃成分。对这四个方面的文本分析展现出逃离主题的表现形式。 第三章为逃离主题的文化内涵分析。逃离的目的就是要回归,回归的方式背后展现的是逃离的文化内涵。本文将多萝西的回归分为外部回归和内部回归。分别展现了小说对于社会维度和精神维度的塑造。社会维度包括对于自我和他者的互动和构建、以及对于女性和本阶级的社会身份的重塑。精神维度则重点分析多萝西对于宗教信仰的重新拥抱,其过程是先与世俗常识决裂,然后与概念中的上帝和解,最后在缄默的忍耐中持续自己所选择的本真生存。 结论阐明逃离现象的内在联系和隐藏的作者意图,,点出多萝西逃离与回归的表象下有着对于信仰的深切坚持。
【关键词】:乔治·奥威尔 《牧师的女儿》 逃离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6
  • 第一节 乔治·奥威尔国内外研究综述9-11
  • 一、国外研究综述9-10
  • 二、国内研究综述10-11
  • 第二节 《牧师的女儿》——被埋没的金子11-16
  • 第一章 逃离主题的生成背景16-27
  • 第一节 旧传统的式微16-18
  • 一、神性远去——教会的衰落16-17
  • 二、斯芬克斯的异变——混乱时代的人性背离17-18
  • 第二节 新观念的登场18-22
  • 一、非理性主义的张扬19-20
  • 二、中产阶级的繁荣20-21
  • 三、妇女地位的尴尬位移21-22
  • 第三节 奥威尔对于新旧观念的选择22-27
  • 一、厨房里的伊顿绅士:维多利亚——爱德华时代的思想遗孤22-24
  • 二、尤利西斯和特拉法尔加广场之夜——对现代性的拥抱24-25
  • 三、地狱还是天堂——混乱年代的逃离与回归25-27
  • 第二章 逃离主题的表现形式27-35
  • 第一节 对他人舆论的逃离27-29
  • 第二节 对两性关系的逃离29-31
  • 第三节 对中产阶级的逃离31-32
  • 第四节 对宗教身份的逃离32-35
  • 第三章 逃离主题的文化内涵35-60
  • 第一节 自我重新建构和身份认同重塑——逃离后的外部回归35-47
  • 一、多萝西的自我重新建构35-42
  • 1、“自我”的定义梳理及多萝西的自我确认35-38
  • 2、他人即地狱——自我的外部辐射38-40
  • 3、责任的本质是孤独——自我的中和构建40-42
  • 二、身份认同重塑42-47
  • 1、认同危机42-43
  • 2、作为女性的身份回归43-45
  • 3、作为中产阶级的身份回归45-47
  • 第二节 对宗教生存信仰的重新拥抱——逃离后的内部回归47-60
  • 一、与常识经验的决裂47-50
  • 1、对沃伯顿式享乐主义的否定47-49
  • 2、对传道者式虚空主义的接纳49-50
  • 二、与上帝的和解50-55
  • 1、体悟上帝之爱50-52
  • 2、反思上帝的地位52-54
  • 3、对上帝本质的缄默和妥协54-55
  • 三、本真的生存转向55-60
  • 1、以失忆为契机的信仰重构55-57
  • 2、以缄默与痛苦暂时和解57-60
  • 结语60-62
  • 参考文献62-65
  • 后记65-6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琼;拉康:一种黑格尔式的读解[J];外国文学;2002年01期

2 都岚岚;;西方文论关键词 性别操演理论[J];外国文学;2011年05期

3 李锋;;当代西方的奥威尔研究与批评[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06期

4 刘霓;社会性别——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中心概念[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5 邹慧玲;;精神·自由·自我——克尔凯郭尔的思想核心透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陈勇;;新世纪以来西方奥威尔研究综述[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7 黄忠晶;他人与地狱——萨特关于他人的思想简论[J];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03期

8 范媈;;跳出性别之网——读朱迪斯·巴特勒《消解性别》兼论“性别规范”概念[J];社会学研究;2010年05期

9 孙宁;;奥斯威辛之后神正论的处境及其解答[J];社会科学家;2007年S2期

10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1089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89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f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