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论《追忆似水年华》中的“重复”

发布时间:2017-10-25 01:14

  本文关键词:论《追忆似水年华》中的“重复”


  更多相关文章: 《追忆似水年华》 普鲁斯特 重复 结构 叙述


【摘要】:《追忆似水年华》向来被认为是意识流作品的领衔之作,它打破传统小说按故事情节的先后逻辑顺序建构叙述的传统,以“意识”为中心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令小说表现出奇妙的时空跨越性。但是,作为一部卷帙浩繁的意识流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并非如一般的意识流小说那般天马行空、毫无架构,反而呈现出一种难得的有序性,普鲁斯特就曾以此自诩并将小说的结构与教堂相比拟。为了落实此种结构,深受古典主义影响的普鲁斯特,致力于小说革新的同时,并没有完全摒弃传统。《追忆似水年华》反映出普鲁斯特对“重复”这种传统创作手法的陶醉。重复手法,在文学中并非鲜见,可以说,重复手法的使用,遍布史诗、戏剧、小说等文体中。重复不仅仅只有逐字形式,重复手法可以是多样的。事件可以重复、叙述可以重复、场景可以重复、题旨可以重复、处境可以重复……每一种重复又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千姿百态。重复性叙述在叙事学中被归为“频率问题”,其内容涉及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关系的问题。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娴熟地运用不同的重复手法,使其在内容和结构上显出意识流小说罕有的内在统一性和有序性。普鲁斯特在小说中同时对多个题旨进行重复,不仅突出了主题而且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平行叙述的使用,令小说的大教堂式结构得以真正落实,不仅小说的布局呈现出平行关系而且其中主要人物的故事形态也出现了平行。普鲁斯特将典型场景与同性恋的记述相联系,使得典型场景的运用巧妙地揭示出同性恋的内情,使这种不为当时社会所容忍的特殊情感在作品中得到精辟的剖析。人物刻画的重复,使不同的人物成为其所属群体共同性格的折射体。普鲁斯特惯于在不同的人物身上抽象出共同的性格特点,并对这种性格特点进行重复刻画,而且普鲁斯特还善于使用重复的刻画手法,使这种群体性格在生活中的呈现得到精彩地描摹;综合性叙述虽脱胎于传统,普鲁斯特却将其用到极致,《追忆似水年华》之中处处得见,因此文本内容无需作者二次叙述,自身便拥有了无限重复的能力。这种综合性叙述与普鲁斯特频繁地使用表示频率的字词有关,也与他所使用的动词时态有关。除此之外,即使是在明显的单一叙事里,普鲁斯特也总是使用抽象综合的方法使单一叙事也产生了“重复”效果。美学体验模式的重复更是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敏感多思的奇才对“美”的追求和认识,他所经验的期待-体验-失望-再回忆-再认识的美学体验路径,给读者启发了一条通向美追寻美的奇妙路径。“重复”的灵活运用,使《追忆似水年华》在结构上另辟蹊径,在流动无序的“意识”中仍能体现“细微部分的扎实”。
【关键词】:《追忆似水年华》 普鲁斯特 重复 结构 叙述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5.07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8
  • 前言8-11
  • 一、情节上的重复11-27
  • (一) 、题旨的重复11-16
  • 1. “疯狂的爱与痛苦”11-14
  • 2. “不由自主的回忆”对时间的超越14-16
  • (二) 、人物刻画的重复16-23
  • 1. 对沙龙贵族的刻画17-20
  • 2. 对犹太人的刻画20-23
  • (三) 、典型场景的运用23-27
  • 二、叙述手法上的重复27-38
  • (一) 、平行叙述27-33
  • 1. 布局平行27-28
  • 2. 故事形态平行28-33
  • (二) 、综合性叙述33-38
  • 三、美学体验模式的重复38-42
  • 结语42-44
  • 参考文献44-4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46-47
  • 致谢47-4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涛;论鲁迅小说中第一人称叙事的可靠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江守义;;论唐传奇内容模式的逻辑序列——唐传奇的叙事逻辑之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江守义;叙事是一种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江守义;叙事中的时序变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5 江守义;;叙事批评的发生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王露露;袁华;;故事的魅力——当代动漫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7 于冬伟;王谦;;穆时英前后两期小说创作的内在联系与发展流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8 冀颖洁;;从明传奇《钵中莲》的多重视角设置来看明末百姓心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9 高婧;;普鲁斯特的美学迷宫——从《驳圣伯夫》浅析普鲁斯特的美学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10 许梓yN;;“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论当前的第一人称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静雨;;寻找普鲁斯特笔下的自然景色美[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刘文江;;对《笑傲江湖》的两种拆解:电影的与小说的[A];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 总第十七辑)[C];1996年

3 梁工;;略论圣经文学的叙述节奏[A];东方丛刊(2005年第1辑 总第五十一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4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晶;跨越文字与影像的疆界[D];吉林大学;2011年

6 彭应,

本文编号:1091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91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f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