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邝丽莎小说中的华人女性形象

发布时间:2017-10-26 03:05

  本文关键词:邝丽莎小说中的华人女性形象


  更多相关文章: 邝丽莎 华人女性 他者 形象学 文化冲突


【摘要】:邝丽莎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是一个喜欢书写中国和华人女性的美国作家,因此在她笔下的华人女性身上有着中美两种文化意识的折射。 由于邝丽莎有八分之一的华裔血统,因此一直以来学界都一边倒地将她划为华裔女作家之列,对她作品的研究也是从华裔作家的角度来进行。但笔者并不同意这个观点,甚至认为这种做法有些欠妥当。事实上这位华裔女作家不仅外型上红发碧眼,有着典型的白人外貌特征,,而且这位华裔女作家不会半点中文,甚至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都不是很清晰系统,她关于中国方面的知识基本来自周末、假期跟随半混血的爷爷及纯白人血统、美国土生土长的奶奶在唐人街生活时耳闻目染的一些零散的接触和对生活于其中的华裔家族习俗的了解,这便导致了她对部分中国文化和民俗的一知半解甚至张冠李戴。再者,邝丽莎在自我文化身份认同上也倾向于美国,尽管她一再强调自己的华裔血统成分。因此笔者在做本文时将不再延用大家以往皆从的划分法,而是让她回归到美国作家之列,把她作为一个美国本土女作家来研究,故本文将从一个美国女作家的视角出发,对其作品里所塑造的华人女性“他者”进行分析解读。 成长过程中经常置身于唐人街的华人生活氛围之中加上血液里的八分之一华裔血统,由此引发了她对中国上下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痴迷,所以她对中国文化传统存在一定的欣赏和认同,甚至在创作过程中亲赴实地考察取材,以期作品能呈现出最真实的逼真效果。在本文里,笔者将着重选取最能体现作者塑造华人女性形象特点的两部作品《雪花秘扇》和《上海女孩》作为主要示例文本,探讨邝丽莎笔下的华人女性形象的特质,并分析其创作中“他者”视域形成的原因。本文将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及国内外对邝丽莎作品的研究现状,并适当地对本文所用理论——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一个概括的介绍。在第二部分中本文将全面细致地剖析邝丽莎作品中的华人女性形象的特征,并从文本中找寻证据对笔者的观点加以支撑。第三部分本文将对邝丽莎塑造华人女性形象的“他者”视域的形成进行探讨,剖析她独特的“他者”视域产生的原因。最后第四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邝丽莎 华人女性 他者 形象学 文化冲突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0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0-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3-16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6
  • 1.3 研究的内容、思路及方法16-17
  • 1.4 比较文学形象学17-20
  • 1.4.1 形象学17-18
  • 1.4.2 形象与社会总体想象物18-19
  • 1.4.3 意识形态和乌托邦19-20
  • 2.邝丽莎笔下华人女性形象的特质20-45
  • 2.1 敏感的内心20-26
  • 2.1.1 孤独20-24
  • 2.1.2 自卑24-26
  • 2.2 传统的遵从26-31
  • 2.2.1 封闭26-28
  • 2.2.2 悲观28-29
  • 2.2.3 顺从29-31
  • 2.3 女人的天性31-37
  • 2.3.1 嫉妒32-34
  • 2.3.2 自我34-37
  • 2.4 叛逆的个性37-45
  • 2.4.1 寻爱37-41
  • 2.4.2 叛逆41-42
  • 2.4.3 坚韧42-45
  • 3.邝丽莎塑造华人女性的“他者”眼光45-64
  • 3.1 美国文化的影响45-55
  • 3.1.1 美国身份的认定45-47
  • 3.1.2 美国社会总体想象物的重合47-53
  • 3.1.3 美国意识的延伸53-55
  • 3.2 中国文化的震撼55-60
  • 3.2.1 中国文化的痴迷55-56
  • 3.2.2 唐人街生活的延续56-60
  • 3.3 乌托邦理想的寄寓60-64
  • 4.结语64-65
  • 参考文献65-69
  • 附录: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浩;名画《蒙娜·丽莎》的来历[J];译林;1981年01期

2 汪人元;令人尊敬的西方戏曲学者──魏丽莎教授[J];中国戏剧;2000年06期

3 ;蒙娜·丽莎微笑之谜[J];发明与革新;2001年05期

4 郑佰青;;超越召唤——克拉丽莎的“战争”[J];外国文学;2007年06期

5 叶东炜;;古典名著“克拉丽莎”搬上荧屏[J];文化译丛;1993年02期

6 杨凯茜;丽莎的圣诞节[J];中国校园文学.描写辞典;2005年07期

7 廖晖;;进步话语的牺牲品——论《克拉丽莎》的异化主题[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8 郭龙;;体罚警察局长的阿丽莎[J];新青年(珍情);2013年02期

9 王化雪;周国华;;从符号学的角度看《蒙娜·丽莎》[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陆小华;;我的同学卞丽莎[J];天涯;199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慧慧;;《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和萨利的关系和对称性探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杰;梦丽莎家纺跻身“第一梯队”[N];中国纺织报;2007年

2 许玫;裁员是管理中的“黑色艺术”[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3 重羊;“大芬丽莎”的中国式微笑[N];中国商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易运文;“大芬丽莎”在微笑[N];光明日报;2010年

5 深圳报业集团驻上海记者 卢羽华;《大芬丽莎》展示深圳梦想[N];深圳商报;2010年

6 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大芬丽莎”将绽放深圳微笑[N];深圳特区报;2010年

7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陆琦;暗示一个自我的心灵世界[N];美术报;2010年

8 晁瑾;庄仕华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首府举行[N];新疆日报(汉);2007年

9 袁超 编译;丽莎·郝佳德:新一年的美国拉美政策建议[N];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郝素玲;邝丽莎新作《上海女孩》问世[N];文艺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顾家铭;邝丽莎小说中的华人女性形象[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2 齐旭;克拉丽莎追求理想个性化的进程[D];吉林大学;2012年

3 宇珊;权力之下的主体地位—对《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的福柯式解读[D];鲁东大学;2012年

4 郑佰青;超越召唤[D];四川外语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096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96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1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