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身份的迷失与重建—《最蓝的眼睛》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17-10-26 17:40
本文关键词:黑人身份的迷失与重建—《最蓝的眼睛》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托尼·莫里森 《最蓝的眼睛》 黑人身份 后殖民主义
【摘要】:托尼·莫里森是美国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认可。莫里森的作品主要关注黑人女性,黑人文化与传统。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主要叙事了一群黑人因白人审美标准误导,而逐渐丧失其黑人主体性这一社会现象。 本文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最蓝的眼睛》,揭示黑人女性若接受白人强加给他们的下属地位,将参与自身的自我毁灭;相反,若她们接受黑人传统文化价值,并把它作为黑人社区内部的一种治愈力,,则可保存和延续自己独特的身份和力量,这就是为什么小说中两位黑人母亲在白人和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由于面对盛行的白人意识形态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他们和他们子女截然不同的命运。 本论文共四章。第一章为介绍部分,包括托尼·莫里森和她的成就、小说《最蓝的眼睛》概述和文献综述,以及后殖民主义理论。 第二章和第三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探讨波琳,即罪恶的母亲,如何在白人文化霸权的影响下丢失了其黑人身份。本章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波琳不和谐的家庭、波琳与本土文化的疏远和他者身份的延续。 第三章主要探讨麦克蒂尔太太,即伟大的母亲,如何在白人文化霸权的影响下没有丢失其黑人身份特征。本章也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麦克蒂尔和谐的家庭、本土文化的坚持与传承以及黑人文化传统在后代身上的延续。 第四章为结论部分。在前三个章节的分析基础上,本章得出结论,归纳本篇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最蓝的眼睛》 黑人身份 后殖民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bstract3-5
- 摘要5-6
- Contents6-7
- Chapter 1 Introduction7-19
- 1.1 Toni Morrison and Her Achievements7-9
- 1.2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Bluest Eye9-10
- 1.3 Literature Review10-15
- 1.4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5
- 1.5 Post-Colonial Perspective15-19
- Chapter 2 Pauline the “Evil” Mother:Loss of Black Identity19-31
- 2.1 Disharmonious Family19-24
- 2.1.1 Pauline’s Relation with Her Daughter20-23
- 2.1.2 Pauline’s Relation with Her Husband23-24
- 2.2 Pauline’s Alienation from Indigenous Culture24-28
- 2.2.1 Self-Loss in Hollywood Movie25-26
- 2.2.2 Role as the Ideal Servant26-28
- 2.3 Offspring Perpetuating Other Identity28-31
- Chapter 3 Mrs. MacTeer the “Great” Mother:Reestablishment of Black Identity31-43
- 3.1 Harmonious Family31-34
- 3.2 The Adherence and Inheritance of Indigenous Culture34-38
- 3.2.1 The Black Blues35-36
- 3.2.2 The Responsibility of Black Community36-38
- 3.3 Black Cultural Tradition Embodying in Offspring38-43
- 3.3.1 Claudia Defense of Afro-American Culture38-39
- 3.3.2 Claudia Dismemberment of the White Christmas Doll39-41
- 3.3.3 Claudia Concern for Poor Pecola41-43
- Chapter 4 Conclusion43-46
- Bibliography46-49
- Acknowledgements49-50
- Publication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贺淑娟;;二十年来国内莫里森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2 郑玉萍;;“欲望的缺失”与佩科拉的命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剖析《最蓝的眼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3 肖腊梅;;为“眼”疯狂——《最蓝的眼睛》对种族主义身体政治的揭示[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王晓春;;《最蓝的眼睛》:精神生态困境下的悲剧与解救[J];文学教育(上);2008年11期
5 龙秀美;;独特的结构和叙述视角——析莫里森《最蓝的眼睛》[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1099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99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