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不满的宣泄:《赎罪》和《发条橙》中的青少年暴力

发布时间:2017-10-26 21:29

  本文关键词:不满的宣泄:《赎罪》和《发条橙》中的青少年暴力


  更多相关文章: 《赎罪》 《发条橙》 青少年暴力 精神分析


【摘要】:伊恩·麦克尤恩和安东尼·伯吉斯同属英国战后作家。本文以麦克尤恩的《赎罪》和伯吉斯的《发条橙》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两部作品中的青少年暴力。两书出版时间及故事背景不尽相同,但主人公都处于青春期,通过不同形式的暴力发泄内心的不满。《赎罪》中的布里奥尼向罗比施加心理暴力,她习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虚构世界和现实生活的落差加重其不满,最终诬蔑罗比造成其心理创伤。《发条橙》中的亚历克斯无恶不作,向他人施加身体暴力,最终却遭受政府“以暴制暴”心理暴力的伤害。 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探讨了两本小说中青少年暴力产生的人性根源,两位作家对青少年及其暴力行为的看法以及刻画其暴力主人公的写作手法;第二,三章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为理论依据,详细剖析小说主人公不同类型的暴力行为产生的原因、发展以及最终平息的方式。对两位处在青春期的主人公来说,他们的人格是不平衡的,受制于本我,他们按唯乐原则,,不顾一切的寻求满足和快感,暴力行为产生。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家庭和社会引导,暴力愈演愈烈。当布里奥尼和亚历克斯经历了成长之痛,最终在严厉超我的制约下,暴力行为得以平息。这也证明,暴力虽然可以满足一时的欲望,却无法使人达到心灵的平静。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平衡发展,理性回归,个人才能正确认识自我,达到和谐。 结合《赎罪》和《发条橙》的文本分析不难看出,两位作家凭借勾勒青少年暴力的不同表现形式,不仅揭露了人性的复杂,也表达了对青少年人格不平衡发展,走入迷误的担忧;同时,本文对青少年暴力进行动态的解读,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作品的主题,从而呼吁家庭和社会给予青少年更多的正确引导和人性关怀。
【关键词】:《赎罪》 《发条橙》 青少年暴力 精神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摘要5-6
  • Abstract6-8
  • Contents8-9
  • Introduction9-16
  • Chapter 1 Youth Violence —Degeneration of Humanity16-26
  • 1.1 Freud‘s Theories on Human Nature: InstinctualAggressiveness16-20
  • 1.2 McEwan‘s and Burgess‘Views Towards Youth Violence20-22
  • 1.3 Respective Writing Techniques of McEwan and Burgess22-26
  • Chapter 2 Representation of Invisible Violence in Atonement26-38
  • 2.1 Psychological Violence from Unabridged Gap Between Reality and Imagination26-31
  • 2.2 Intensif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Violence: Dysfunctional Family31-33
  • 2.3 Redemption as Appeasement of Psychological Violence33-38
  • Chapter 3 Juxtaposition of Two Kinds of Violence in A Clockwork Orange38-51
  • 3.1 Physical Violence Against a Totalitarian Society38-43
  • 3.2 Ludovico Technology Inducing Psychological Violence43-46
  • 3.3 Psychological Violence in Battle with Physical Violence46-48
  • 3.4 End of Violence: Death Instinct Leads to Resurrection48-51
  • Conclusion51-55
  • Bibliography55-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学琴;;他反转了这个凄凉——《赎罪》结尾文学价值的审理[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11005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1005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c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