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媒介语境下文学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08:06
本文关键词:微博媒介语境下文学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微博起源于美国的twitter,是建立在web2.0基础上的一种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介和社交方式,微博逐渐成为人们发布个人信息、获取实时信息的主要途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微博媒介既颠覆着我们所熟悉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重构着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方方面面,也影响了文学的发展,改变了文学写作、文学阅读与文学批评。 微博文学是微博时代的文学新样式,从文本上看具有即兴创作、即时发表,篇幅短小、内容碎片化等特点。微博文学的出现不仅在文本形式上显现出新的特质,更重要的是因为微博媒介的“零门槛”和便捷性,使得微博文学的创作群体庞大,即使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写作技能,也能拥有自己的微博文学作品和读者。微博文学的大众化、自由化的发展姿态和微博即时、快速、广泛的传播优势形成了全民创作的文学趋势,这不仅是对网络文学的超越,更再一次对传统文学的生存状态产生了冲击。关注微博文学的发展,不仅仅要对微博文学文本进行分析、解读,更重要的是在“微博时代”这样的一个语境下,对文学的整体进行观照。 微博对文学的影响除了直接催生了“微博文学”这种尚待观察的文学新样式,还表现在它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对包括文学写作与文学阅读等在内的整个文学活动都产生了影响,而这种影响,是文学写作者与接受者在媒介的作用下,自我适应与改变的结果。从文学创作方面看,微博媒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扩大了文学创作群体、满足了人们情感宣泄的需要以及强调了文学创作的功利性等方面;从文学阅读看,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学的想象力,碎片化的信息呈现冲击了文学阅读体验的深度和完整性,读写交互的审美接受选择激发了读者的参与兴趣和热情。 传统文学遭遇发展的瓶颈与困境绝非微博出现之后才有的,值得关注的是,与其他新媒体文学样式相比,微博文学的商业化运作在目前仍未成气候。若能将微博等新媒介的技术优势与传统文学的诗性品质有机统一,则有可能在二者的交汇与融合中实现文学的进一步发展繁荣。此外,微博文学平台上读者与作者间更为自由、平等的互动对媒体批评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也对传统的学院式文学批评产生了影响。传统文学批评若能在与媒体批评的对比中发掘自身优势和特点,克服自身的弊病,同样能够迎来发展的新契机。
【关键词】:微博媒介 微博文学 文学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10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新媒介,,新文学7-10
- 一、微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媒介10-17
- (一) 微博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功能11-12
- (二) 微博媒介的主要特点12-17
- 1. 使用门槛低,方便快捷13
- 2. 消息发布具有实时性,信息传播极迅速13-14
- 3. 既表现社会化媒体的特征,又是一种典型的自媒体14-17
- 二、“微博文学”——微博媒介催生的文学新样式17-24
- (一) “微博文学”定义的不确定性及研究的范围18-20
- 1. 微博文学的界定18-19
- 2. 微博文学的范围19-20
- (二) 微博文学的文本特征20-22
- (三) 微博文学的价值评价22-24
- 三、微博媒介对文学创作者与接受者的影响24-30
- (一) 微博媒介对文学创作的影响24-27
- (二) 微博对文学接受者审美心态的影响27-30
- 四、微博媒介语境下文学发展问题的反思与展望30-39
- (一) 传统文学发展面临的困境30-32
- (二) 传统文学作家应如何作为32-34
- (三) 文学批评的时代诉求与价值坚守34-39
- 1. 媒体批评对传统文学批评带来的冲击与启示34-35
- 2. 传统文学批评的两种焦虑35-37
- 3. 文学批评如何在场37-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一川;论媒介在文学中的作用[J];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2 李玲;;论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J];当代小说(下);2011年03期
3 周强;;论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审美的“审美”差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范玉刚;;消费文化时代的文学理想重构[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刘宁;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批判[J];理论学刊;2003年03期
6 刘复生;;什么是当代文学批评?——一个理论论纲[J];南方文坛;2011年01期
7 蒋永峰;;微博——碎片化时代的意义表达[J];新闻世界;2010年S1期
8 崔德香;;真实需要与虚假需要的交织——中国当代大众文化心理的二向度特征[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黄孝阳;;文学有什么用?(上篇)[J];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05期
10 欧阳友权;吴英文;;微博客:网络传播的“软文学”[J];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04期
本文编号:1107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107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