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时距中的黑色幽默——麦克尤恩《既仙既死》的叙事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叙述时距中的黑色幽默——麦克尤恩《既仙既死》的叙事学分析
【摘要】:《既仙既死》是麦克尤恩的早期代表作。小说以黑色幽默的笔法展现了异端的情节,骇人的主题,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自白叙事的巧妙应用和叙事节奏的有效控制。本文以叙述时距为突破点,探讨了《既仙既死》中的叙事节奏控制,人物心理呈现以及黑色幽默背后的含义。叙述时距有概括,场景、停顿、连续、省略五种形式,它们的交替使用会创造出一种叙述节奏。这种节奏不仅反映了主人公外在行为的快慢,更与他的内在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分析小说中的叙述时距有益于把握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加深对黑色幽默中蕴含主题的理解。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外文系;石家庄学院外语学院;
【关键词】: 叙述时距 节奏 速度 黑色幽默 心理痛苦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1.引言《既仙既死》是麦克尤恩(Ian McEwan)黑色幽默的早期代表作,收录于1978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床第之间》中。小说以第一人称自叙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反英雄”荒诞不经的恋物故事。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学术圈内外的广泛关注。评论者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对小说进行解读。雷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艳兵;论“黑色幽默”的美学品格及其文化渊源[J];河北学刊;1997年04期
2 刘洪一;黑色幽默的深层结构[J];外国文学评论;198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文中;王成焱;;《让子弹飞》:鸿门盛宴狂欢后的孤独挽歌[J];电影文学;2011年09期
2 刘涛;王立宾;;独特的无奈与反抗——解读《五号屠场》的黑色幽默[J];长城;2013年06期
3 梁燕;;心理认知视阈下迪金森诗歌中的幽默[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4 彭娜娜;;科幻外衣下的黑色幽默——解读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J];世界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5 刘鹤岩;《儒林外史》与黑色幽默[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一凡;迷惘的一代文化背景透视[J];美国研究;1987年02期
2 徐亮;再现,表现,还是显现?——关于艺术本体论的一个探讨[J];文艺研究;198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秀艳,聂晶;大学生实时距、空时距估计的比较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2 杨利利,方格;儿童时距认知的研究现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4期
3 张志杰,黄希庭;预期式时距估计年龄差异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4 张凤琴,王庭照,方俊明;听觉经验缺失对时距估计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4期
5 张志杰,黄希庭;回溯式时距估计的年龄差异[J];心理科学;2005年05期
6 张志杰;黄希庭;;时距认知的年龄差异[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刘瑞光;黄希庭;;短时距估计中刺激物的动态变化效应[J];心理科学;2006年05期
8 刘瑞光;黄希庭;;短时距估计中的标量特性[J];心理学报;2006年05期
9 周榕;;时间隐喻对时距判断的影响作用[J];心理科学;2007年02期
10 张志杰;黄希庭;;时距估计年龄差异的认知机制[J];心理科学;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瑞光;黄希庭;;时距估计任务中的间断期望效应[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夏烨;;时距长度和任务复杂度对成人时距估计的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黄玉晶;张锋;水仁德;;时距估计的锚定效应及其机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刘锴;;时距圈划分的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以上海市一日交流圈研究为例[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钟姝;刘翔平;刘卫卫;;两种亚型注意缺损多动障碍儿童的时距估计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潘维;;女生情绪变化对完成文章听音任务中时距估计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刘瑞光;黄希庭;;短时距估计的标量特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张卓;;影响音乐听觉时距判断的主客体因素——以和声为例[A];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陶云;马谐;;情绪刺激下3-8岁儿童短时距感知能力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周柳;;时距估计的实验范式与理论模型[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卞思杰;出租车时距并计收费办法出台[N];济南日报;2008年
2 顾荣 实习生 辛仪;时距并计能否试行[N];西安日报;2004年
3 记者 金永昌 通讯员 苏立东;青岛出租车时距并计 打“的”堵车也会蹦字儿[N];中国交通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志杰;时距估计年老相关差异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瑞光;短时距标量计时模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尹华站;视觉短时距加工的分段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谈加林;时间洞察力中时间认知与体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璀璀;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者的时距估计特点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珍;时距估计范式与方法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张莹;疼痛条件下时距估计范式与方法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徐暾;时距估计范式的任务转换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清霞;数字对空时距知觉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铭心;中央执行子功能在预期式时距估计中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孔令明;材料性质、人格特质对时距认知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琴美兰;中央执行系统的任务转换与预期式短时距估计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彭春花;时距估计中的锚定效应[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李才宝;篮球专业与非篮球专业大学生时距估计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07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107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