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与流动性:美国女性文学的现代性书写
本文关键词:女性与流动性:美国女性文学的现代性书写
【摘要】:流动性是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但现代性研究常常以男性流动性体验作为中心,而忽略了女性与流动性、现代性的关系。文章以美国现代化进程中流动性加速时期的美国女性文学为研究对象,以女性的流动性体验作为考察现代性的窗口,认为,美国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流动性叙事反映了现代性的性别差异,消解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现代性范式,为美国现代性书写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现代性的多元与复杂,参与了现代性的话语建构。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流动性 现代性 女性文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现代化进程与美国文学中的地理与空间”(项目编号:13FWW014)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I712.06
【正文快照】: 丽塔·菲尔斯基(Rita Felski)在《现代性的性别》(Gender of Modernity,1995)中向女性主义学者提出了挑战:“如果我们在考察现代性时,不把男性体验作为范式,而是将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体验置于分析现代性的中心,那么,现代性会呈现怎样的图景?”[1](P10)对于这个问题,菲尔斯基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现代性视域下的道德困境探究——从“耶路撒冷的艾希曼”谈起[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2 彭宗超;曹峰;李贺楼;邵东珂;;社会生态系统治理视角下的中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新探[J];公共管理评论;2013年02期
3 马跃修;;雾霾与社会稳定之关联性研究——以风险社会理论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4年05期
4 陈国昌;;网络公共事件舆情演变规律及应对策略[J];东南传播;2014年01期
5 姚君喜;;媒介使用、媒介依赖对信任评价的影响——基于不同媒介的比较研究[J];当代传播;2014年02期
6 黄波;张清;;大学信任及其研究意义[J];高教探索;2014年03期
7 秦文;郭强;;社会建设研究社会转型期公众精神生活的断裂样态及弥合路径——基于“现阶段我国公众精神生活水平调查数据”的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8 廖斌;;新世纪乡土文学的身份认同、出走模式与乌托邦叙事——以《寻根团》为中心的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9 黄程栋;;风险社会下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路径探讨——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雪婷;;《资本论》透视的哲学革命[J];重庆社会科学;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军;;现代都市边缘知识人的身份认同困境——以亭子间文人为例[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2 曾一果;;身份的标识:大众媒介与都市空间的再生产[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2)——可沟通城市:理论建构与中国实践论文集[C];2012年
3 刘高见;;新媒体语境下受众阅听行为变化初探[A];中华新闻传播学术联盟第六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学军;政治规训下的电影批评[D];上海大学;2013年
2 洪长晖;混合现代性:媒介化社会的传播图景[D];浙江大学;2013年
3 吴俊;“场域—惯习”视角下大学生学习实践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陈石;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组织制度变迁过程与机制[D];南开大学;2013年
5 王晏殊;民国时期天津《北洋画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6 郭燕霞;医疗实践中的专门知识与公众选择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7 张馥玫;20世纪中国产业环境下的设计体制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8 邬文英;社会资本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D];厦门大学;2014年
9 郑鹏;现代性、国家与人口治理术(1949-1980年)[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10 雷奕;文化视野下中国新诗跨文体书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琨煜;女性服刑人员出狱前的人际信任特征及干预[D];新乡医学院;2013年
2 孙鹤;低碳技术伦理及其哲学反思[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3 周刚;南昌市居住小区环境与景观设计[D];湖南大学;2012年
4 周博文;技术社会下20世纪西方少年儿童小说审美颠覆[D];中原工学院;2013年
5 王一淇;时间的风格[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6 刘鹤翔;清末民初书法现代性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7 郑睿;香港国际电影懋业公司影片及产业模式分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8 胡晓波;区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9 庄飞能;当代中国乡村社会个体化与乡土重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10 杨玉珍;村庄舆论的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铭;金莉;;从道德天使到实践先锋——美国女性的环保角色嬗变[J];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04期
2 郝素玲;;美国女性文学30年:1980-2010[J];博览群书;2013年03期
3 李有成;;关注式的阅读——评《她的传统:华裔美国女性文学》[J];博览群书;2013年08期
4 卓·博古斯拉夫斯卡娅;潇涓;;二十一世纪的美国女性·青少年[J];苏联文学联刊;1993年05期
5 张利;;透视华裔美国女性文学[J];青年文学家;2014年08期
6 金丽华;;20世纪美国女性文学简述——从女权运动到妇女意识的升华[J];长城;2011年02期
7 吉晶玉;;美国女性文学中的移民拓荒题材[J];创新;2008年04期
8 杨晓燕;;从电影《漂亮女人》解读美国女性的“美国梦”[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杨静;;社会转型时期美国女性就业特征与影响(1870-1920)[J];史学集刊;2012年04期
10 王春侠;孙群郎;;二战后40年间美国女性的就业趋势[J];外国问题研究;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支林飞;美国女性从商热升温[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2 本报记者 王云;独立意识渐强 美国女性流行单干[N];经济参考报;2006年
3 张国庆;美国女性打赢“投票战”[N];中国妇女报;2002年
4 韩显阳;美国女性被害者数量多[N];光明日报;2002年
5 雪泥;美国女性收入的差异[N];中国妇女报;2004年
6 王彤晖 编译;服装塑造国家认同感[N];中国服饰报;2010年
7 旅美学者 大学教授 沈睿;婚姻不是唯一归宿:美国女性晚婚或不婚潮[N];中国妇女报;2012年
8 钟声;进取心增添中国女性魅力[N];人民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刘霞;美国媒体男性化倾向依然明显[N];中国妇女报;2012年
10 晓春;美国首家女性博物馆[N];市场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洪艳;美国女性单亲家庭福利史研究(1935-1996)[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晓静;论美国女性在20世纪80、90年代环境公正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D];辽宁大学;2013年
2 王悦奇;从历史数据看美国女性研究生培养及就业状况[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沈一凡;从非裔美国女性讥智语的使用[D];厦门大学;2009年
4 林莉;非裔美国女性痛苦与成长的现代神话[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5 王炳钰;华裔美国女性在种族与性别交互关系中的沉默打破:汤婷婷《女勇士》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王英超;美国女性就业状况及制约因素分析(1960-1980年)[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丹丹;美国女性的国际政治参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于爽;美国女性生育年龄差异给美国社会造成的后果及影响[D];天津外国语学院;2009年
9 伊育斌;声音的显现[D];南昌大学;2008年
10 唐文焱;《美国女性》(第一至四章)翻译项目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10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110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