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精神生态视域下解读《小王子》的艺术价值

发布时间:2017-10-31 19:36

  本文关键词:精神生态视域下解读《小王子》的艺术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精神生态 生命价值 重构 回归


【摘要】:法国飞行员兼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童话《小王子》以其凝练、透彻的意象,质朴又深邃的叙事为读者提供了直面现实和反省自我精神世界的途径。以小王子的眼光,透视出成人世界的空虚、盲目和愚妄。在物质日益繁荣的同时并没有带来精神的欢愉,现代世界正处在一场精神生态危机中。圣·埃克苏佩里以洞察生命本质的角度,意在传示一条通向人类文明"理想境界"的道路——生命价值的重构以及精神秩序的重建。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关键词】精神生态 生命价值 重构 回归
【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2013B63)
【分类号】:I565.078
【正文快照】: 《小王子》是法国飞行员兼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一部传记体童话故事。事实上,这是作者意在借助孩子的眼光献给大人们的一部童话,以此来揭示成人世界的空虚、盲目和愚妄。同时,圣·埃克苏佩里以生动的笔触深刻揭示出现代世界正处在一场精神生态危机中。《小王子》让读者徜徉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岳川;;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蔡健;;生态危机透析的视角转换——对《时代焦虑的哲学转向》的思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胡玉龙;《小王子》的象征意义[J];外国文学评论;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王洪波;李颖;;社群与个人孰先孰后?——对社群主义的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7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8 王浩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体性原则[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王浩斌;;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及其表现样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李继武;;高度反思的学说与实践基础上高度反思的科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胡志红;;中国生态批评十五年:危机与转机——比较文学视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郑陈荣;;论公平正义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及其实践原则[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杜勇敏;;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因素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潘慧影;;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西尔瓦纳斯·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莫先武;;王国维“境界说”对中国百年文论的影响[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沈秉梅;;马克思货币理论对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5 周鹏;台湾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7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8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4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闫雪梅;民族文化视阈下广西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雷;抗战时期《大公报》(桂林版)言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熠;毛泽东民生思想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孙拉萨;网络空间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平衡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隗兵;市民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广泽;;海明威与“大萧条”时期价值观的重构[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蒋艳萍;论弗莱的“文学批评重构”理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孟庆枢;;再论重构外国文学史[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杨春梅;;精神生态视域中的雷蒙德·卡佛小说[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5 赵俊海;;从《自信的女人和温驯的男人》看劳伦斯女权思想[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6 孙阳;刘金凤;;《了不起的盖茨比》之精神生态分析[J];双语学习;2007年04期

7 鲁阳阳;;关注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生态主义解读[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年08期

8 杨建芳;;超越死亡——海明威死之哲理[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07期

9 聂鑫琳;;《阿格尼斯·格雷》中的生态批评解读[J];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李静;;《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人文精神探析[J];作家;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程颖;但汉彪;;《白噪音》中的生态危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曾小月;;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狄更斯小说研究[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潘慧影;;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西尔瓦纳斯·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立国;自然不可改良[N];光明日报;2000年

2 谭楷;灾难与文学的断想[N];文艺报;2009年

3 吴子林;“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文化建设”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朱振武;对传统文化进行另类解读[N];文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D];山东大学;2006年

2 徐明莺;艾丽丝·默多克小说中女性自我身份的解构与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3 杨晓辉;日本当代生态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赵晶;艾略特诗歌中两性关系的异化与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张生珍;尤金·奥尼尔戏剧生态意识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孙英馨;沈从文与劳伦斯生命价值书写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李萌羽;全球化视野中的沈从文与福克纳[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蔡俊;超越生态印第安:论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自然主题[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绯;男性英雄主义的女性解读—读汤亭亭的《中国佬》[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2 吴佩芬;汉语外国文学史编写与经典重构[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3 杨丛道;独特的吉什·任:重构美国文化概念[D];郑州大学;2005年

4 刘子敏;论詹姆士·鲍德温在《另一个国度》中对种族和性取向的重构现象[D];厦门大学;2007年

5 梁园园;伍尔夫主要小说中的人物关系重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姜海涛;继承与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孙立盎;母性的追问[D];西北大学;2007年

8 孔繁婷;夜莺的呼唤[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9 闫琳;维多利亚反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肖徐_g;破碎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23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123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7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