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历史语境下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食物”叙事传统

发布时间:2017-11-02 13:03

  本文关键词:历史语境下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食物”叙事传统


  更多相关文章: 华裔女性 叙事传统 汤亭亭 《女勇士》 女阿 谭恩美 族裔 Kingston 《喜福会》 小说人物


【摘要】:正"食物"叙事是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一直被传承的写作传统之一。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黄玉雪(Jade Snow Wong,1922—2006)作为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先驱创作《华女阿五》(The Fifth Chinese Daughter,1945),奠定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以描写"食物"意象为主的叙事传统。20世纪末,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1940—)的《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Memoirs of a Girlhood Among Ghosts,1976),谭恩美(Amy Tan,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国际语言学院;
【关键词】华裔女性;叙事传统;汤亭亭;《女勇士》;女阿;谭恩美;族裔;Kingston;《喜福会》;小说人物;
【基金】:2012年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新一代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号:2012BS45 2012吉林大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世纪90年代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与跨文化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号:2012BS006 博士后中期研究成果
【分类号】:I712.06
【正文快照】: “食物”叙事是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一直被传承一、写“食”的意义的写作传统之一。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黄玉雪(Jade Snow Wong,1922—2006)作为美“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但“食物”的动态国华裔女性文学先驱创作《华女阿五》(The Fifth含义——“吃”不只是一种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燕丽;江映林;;美国华裔文学的“食物”小叙事[J];文艺争鸣;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洋洋;;王国维美学研究的诱因[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2 宗先鸿;;论卢梭对鲁迅教育思想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林恒青;武者小路实笃与周作人的诗歌交往[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林恒青;“新村”与武者小路实笃——作为文学家的社会实践[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成然;;鲁迅与森鸥外:两种同中有异的浪漫[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谭桂林;;池田大作与俄罗斯文学[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郝道合;;日本新感觉派文学的“败”因——传统与现代的失之交臂[J];今日科苑;2010年04期

8 文大一;;近代中韩政治小说的比较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9 楚永娟;;生命的挽歌——《孔雀东南飞》和《不如归》的婚姻悲剧比较[J];名作欣赏;2010年17期

10 李明军;形同质异——郁达夫的《沉沦》与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之比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同;山崎丰子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璐;谷崎润一郎与中国[D];吉林大学;2012年

3 宿久高;中日新感觉派文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宗先鸿;卢梭与中国近现代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白杨;文化想像与身份探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劲松;殖民异化与文学演进[D];四川大学;2007年

7 苏畅;俄苏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杨炳菁;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D];吉林大学;2009年

9 马宁;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日本形象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雨浓;德日反思二战文学中“受害的施害者”主题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英;陶晶孙文学创作中的日本情结[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娜;日本近代悲剧艺术探索[D];安徽大学;2011年

4 杨振喜;试论大江健三郎的早期存在主义文学[D];吉林大学;2004年

5 于小植;周作人日本文学翻译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赵宇华;文学与政治的交融:晚清政治小说论[D];吉林大学;2005年

7 张萌;日本文学对晚清文坛革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金银华;日本大众文学对文化民族主义的解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放远;鲁迅与夏目漱石小说讽刺艺术的比较[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吴小俊;左翼文学运动前期“革命加恋爱”的小说创作现象探微[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爱咪;;华裔女性当上加拿大总督[J];乡音;1999年11期

2 季云;凌德丽美国纽约州最高法院首位华裔女性大法官[J];国际人才交流;2005年03期

3 颜仕英;林璎:载入美国史册的华裔女性[J];海内与海外;2004年08期

4 刘伟;;浅谈《喜福会》中华裔女性的身份危机与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董学;;“沉默螺旋”视域下的《女勇士》中华裔女性话语权探微[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6 胡思升;;华人楷模赵小兰——美国权力中心的首位华裔女性[J];决策与信息;2007年03期

7 何忠宝;;《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身份的重构[J];青年文学家;2010年20期

8 维可;;钟彬娴另类出击雅芳重塑女性未来[J];财经界;2000年11期

9 章晓宇;;论《喜福会》中华裔女性的主体构建[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本刊编辑部;;温柔的力量[J];华人世界;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荣兰;;从无声到有声——论《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王京;;马来西亚华裔因异性性行为致HIV感染的特点——对HIV/AIDS疾控的建议[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倪睿;李养龙;;从主体间性谈《沉没之鱼》之译写[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红坤;起舞华尔街的华裔女性[N];西部时报;2004年

2 桑雪骐;富豪榜上的华裔女性[N];西部时报;2004年

3 郭怡红;好莱坞历史上的第一位华裔女性[N];世界报;2005年

4 康忻冬;华裔女性有望出任旧金山警察局长[N];法制日报;2004年

5 ;《女勇士》:探寻与重建华裔女性传统[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齐馨;张若玫:中国创业新起点[N];财经时报;2004年

7 刘思远 本报记者 谢小芳;你的选择,你负责[N];大连日报;2011年

8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 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学会(南加州)会长 孙涤;这一刻,李娜神了[N];上海证券报;2011年

9 王京华;造纸大王—张茵[N];中国包装报;2004年

10 王光林;重塑华裔男性的阳刚形象[N];文艺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师彦灵;美国当代华裔女性文学创伤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蔡青;后殖民语境下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疾病书写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黄霜;华裔美国人的异族婚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关合凤;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身份寻求[D];河南大学;2002年

7 刘增美;族裔性与文学性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丽华;华裔美国文学的性与性别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艳丽;饮食与华裔女性身份建构[D];兰州大学;2012年

2 冯皓月;双重文化境遇中的自我追寻[D];江南大学;2013年

3 王晶;创作角度下《女勇士》里华裔女性身份的重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江红;权力与华裔女性主体化:水仙花《春香夫人》的福柯式解读[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悦;走出族裔性创作篱笆:新一代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辰一;论战后华裔美国文学的女性身份重塑[D];西北大学;2014年

7 荣伟;从沉默到发声[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翁瑞瑶;寻求和谐之旅:谭恩美国华裔女性身份的文本建构[D];汕头大学;2011年

9 孙娜;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谭恩美的三部作品[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秦翠红;文化碰撞中的美国华裔女性身份认同[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131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131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2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