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威廉斯景物诗中中国古典物我观之体现

发布时间:2017-11-05 23:15

  本文关键词:威廉斯景物诗中中国古典物我观之体现


  更多相关文章: 威廉斯 景物诗 中国古典诗歌 物我观 美国新诗运动


【摘要】:在"中学西传"的大语境下以威廉斯对中国古典诗歌创造性的翻译、接受和移用为基点,考察威廉斯景物诗中中国古典物我观之体现。威廉斯作为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诗歌的精神导师,借中国古典诗歌"他山之石",身体力行地鼓励美国诗人把自己从传统语言的囚笼里解放出来,对生活作如实的呈现。威廉斯的景物诗充分传达出对生活本质的透彻理解与高度尊重,获得了自然人生与艺术匠心的完美结合。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禅西渐与美国现代诗歌转型(1912-1963)”(12CWW0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106.2
【正文快照】: 要一行“新”的诗行出现,还得依赖一种“新”的思想生成——威廉斯1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现代诗的影响,是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随着东西方政治、经济的往来以及学者的互访交流的加强,中国古典诗歌传到了大洋彼岸,而这一时期恰为美国现代诗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辅能;艾略特与威廉斯——谈诗歌的生命[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2 李育;《欲望号街车》创作心理浅析[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赵国新;情感结构[J];外国文学;2002年05期

4 杰克·里奇;孤篷;;不靠谱的证据[J];现代青年(细节版);2010年07期

5 郝澎;威廉C.威廉斯自由诗形式与内容的契合[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S1期

6 杰克·里奇;孤篷;;不靠谱的证据[J];视野;2009年22期

7 杜维平;“红色手推车”──威廉斯的创作宣言[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8 刘玉;田纳西·威廉斯妇女观研究[J];福建外语;1998年03期

9 孙亚;现实与幻想;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冲突[J];池州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10 陆扬;“文化主义”述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继红;;透过“感觉结构”看威廉斯的文化整体论[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靳雅琴;;残缺的家庭失衡的心理——论《玻璃动物园》悲剧人物的现实意义[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维培;;现代美国戏剧中的现实主义创作[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谢志强;沙凡纳:一个养殖着昆虫的瓶子[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2 马良;开向死亡的欲望街车[N];文艺报;2011年

3 李嘉娜;手推车辙下看中西诗人的爱国情怀[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西马;后现代之诗[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5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马海良;悲剧:一个不能放下的话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6 星河;战胜恐惧[N];中华读书报;2003年

7 书评人 徐则臣;福克纳的遗产[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8 易晓明;文学与文化的论争与叉合:“英语文学与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N];文艺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兆前;范式转换: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2 胡永洪;发出自己的声音[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三达;雷蒙·威廉斯“感觉结构”的批判性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婧;雷蒙·威廉斯的文学批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周雪原;特丽·坦皮斯特·威廉斯在《心灵的慰藉》中的生态女性意识的解读[D];郑州大学;2012年

4 屈海燕;雷蒙德·威廉斯悲剧观现代意义探询[D];内蒙古大学;2012年

5 严前海;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诗意[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6 陈阳;W.C.威廉斯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7 郑朝亮;南方文学传统在田纳西.威廉斯作品中的体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卢文娟;论威廉斯诗歌艺术的多面性[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米兆虎;回忆,幻想与现实[D];河北大学;2009年

10 范健;从浪漫主义到地方主义[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46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146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5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