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观念的起源与变迁
本文关键词:“作者”观念的起源与变迁
【摘要】:作者理论是西方思想中最复杂的话题之一。"诗人们"在希腊文中就是"作者们"或"创造者们",但是到了柏拉图时期,作者观念发生了转变,作者要想创作,就必须丧失理智,成为神意的代言人。文艺复兴之后作者中心论逐步确立,人取代了神成为创造性主体。十九世纪之后出现了许多"去作者"观念,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达最高峰,其最重要的代表是巴特、福柯和德里达,但这些观念的作者本身就有着鲜明的作者主体性。作者是创作活动中的一个环节,既不能夸大其作用,也不应完全将其抹杀。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南通大学文学院;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109
【正文快照】: 在《镜与灯》一书中,美国著名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了艺术批评的四个坐标,分别是“作品、艺术家、世界和欣赏者”,并指出任何一种像样的理论都会以其中某一种要素为中心并由之出发来分析、阐释文学艺术作品。他根据自己的研究和观察认为根据艺术与艺术家的关系探讨美学问题“作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水生;;论“重返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及其反思[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张旭平;建构与解构:主体在现代、后现代哲学中的命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陶徽希;;福柯“话语”概念之解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周良平;从原始思维看《诗经》兴体诗的文化底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蒋大椿;历史与人的意志支配的实践[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8 张群;;论“音乐形象”的确定性、可塑性、随意性[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戚涛;文学作品的福柯式阅读——以《拾橡子的男孩》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杜军虎;尼采艺术家观论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阳;;隐私话语的诞生与大众传媒业——一种知识考古学的路径[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殷晓蓉;;“媒介帝国主义”和“数字鸿沟”——概念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的分析比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孙斌;张艳芬;;谁之道德与何种现代化——儒家道德与现代化问题[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凤才;;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5 陈泉生;郑艺群;;论科学发展观与法学方法论的生态化[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泉生;;环境法学认识论——生态整体论初探[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7 樊婷婷;;进入主体间性——图书馆服务人员与读者[A];广西图书馆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29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朱存明;;汉画像研究的图像学方法[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森林;;内向性主体的三个矛盾维度[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10 戴丹;;艺术批评的另一种理论取向:情境分析——以蔡国强之《草船借箭》为例[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高涵;法兰克福学派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华;巴斯卡批判实在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9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同;从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看网络论坛中网民话语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昕;《道德情操论》的行为合宜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本加;藏族文学语言学及其艺术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林健生;大学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段艳;论休谟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军;福柯主体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李薇;试论欧洲启蒙运动中的“科学创新”概念[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王璐;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理念选择[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李海荣;论舒婷诗歌的“二重性”[D];山东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蒙雪琴;论17世纪早期英国文风变迁的文化动因[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闽元;关于古希腊戏剧的起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3 刘宏;于丽锦;;美国文学的源起及其“归化”与“异化”[J];开封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4 李剑峰;;论古希腊悲剧的起源与特征[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栗亮;;苏联时期文艺评论界对叶赛宁及其创作的评价变迁[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白文昌;;俄国小说的起源[J];外语学刊;2011年04期
7 管南异;《好兵》与英国绅士观念的变迁[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2期
8 余梅娴;从妖妇到新女性——试析嘉莉形象之变迁[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袁洪庚;现代英美侦探小说起源及演变研究[J];国外文学;2005年04期
10 齐昂昆;;英雄主义的变迁——《红色英勇勋章》弗莱明的心路历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巍;;“诗歌与哲学的古老争论”:柏拉图的philosophia和雅典的paideia[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2 余梅娴;;从妖妇到新女性——试析嘉莉形象之变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叶学才;;浅议东方文艺复兴[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4 张莹;;体验人生瞬间与遵从传统习惯的困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李之鼎;;曹雪芹与但丁[A];’9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3年
6 宗先鸿;;《爱弥儿》的传入及对中国近现代作家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7 李一鸣;;浪漫主义文学的社会认识价值[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8 王小航;;母性的枷锁——读凯特·肖班的《觉醒》[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心华;;俄国古典文学中的厌女情结[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隋刚;;爱默生创新理念的现实意义:灵性、德性、创造性[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贲恩;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N];学习时报;2000年
2 敬文东;逆着柏拉图艰难地飞升[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3 牛娜;从心灵步入理想国[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与畴;可资一读的大师选本[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张亮(南京大学哲学系);命运的关联[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6 张永义;从三个约翰到两个迈克尔:美国文坛变迁侧记[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王奇;一种爱情现象学:“吃软饭”与“柏拉图式恋爱”[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黎力;白银时代:俄罗斯的文艺复兴[N];文学报;2003年
9 黎力;白银时代:俄罗斯的文艺复兴[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瑞典)阿海;北欧海盗时代的巨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郎晓玲;十八、十九世纪中英鬼小说主题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平;神yG时代的诗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赵怀俊;走向神坛之路[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田明刚;化身于操心和欲望的爱—艾丽斯·莫多克小说的后精神分析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张奎志;西方思想史中诗与哲学的论争与融合[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梅颖;俄罗斯文学中的圣愚及圣愚式人物形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庞希云;“人心自悟”与“灵魂拯救”[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岳国法;思想修辞化[D];河南大学;2006年
9 高建华;库普林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伟;詹姆逊与乌托邦理论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莹;从暴力正当化到暴力荣耀化[D];南昌大学;2008年
2 王宁;十九世纪晚期美国黑人的“文艺复兴”[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祁静;回家路上的征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丽萍;霍桑《红字》中的双面人形象分析[D];苏州大学;2008年
5 陈丽莲;幻灭人生与自我抉择[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李国德;论西方古典文论中的有机整体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7 许阳;《白鲸》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主义批评[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8 罗伟;《押沙龙,,押沙龙!》中闯入者形象探析[D];山东大学;2009年
9 夏道静;马洛的含混[D];安徽大学;2005年
10 明亮;“哈莱姆文艺复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64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164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