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流放的骑士:从《黑暗之心》和《吉姆爷》看殖民主义的内在矛盾性

发布时间:2017-11-12 00:19

  本文关键词:流放的骑士:从《黑暗之心》和《吉姆爷》看殖民主义的内在矛盾性


  更多相关文章: 约瑟夫康拉德 《黑暗之心》 《吉姆爷》 内在矛盾性


【摘要】:《黑暗之心》和《吉姆爷》作为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揭示了殖民主义的内在矛盾性。库兹的表现揭示了殖民主义者攫取物质的本我贪欲和物质霸权的特性,而吉姆代表着以拯救和教化蛮族、传播文明为幌子,通过传播、移植西方价值观,进行思想渗透的殖民主义文化输出和精神奴役的精神霸权。殖民主义的两面性恰恰是西方基督救世精神和骑士精神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西方文明中,主客对立二分、唯我独尊、将自我凌驾于他者之上是其核心精神,而以精英意识和救世心态为核心的骑士精神也是殖民主义时代的典型特征。 《黑暗之心》中的马洛是殖民主义内在矛盾性的代表,表达了对西方殖民主义的强烈批判;而在《吉姆爷》中马洛的情感的表达则更为隐蔽和含蓄,通过特殊的叙述方式和反讽手法间接表现出作者对殖民主义的冷静的批评立场。另一方面,马洛又明显表达了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同情和支持,因为他本人就是殖民主义事业的一员,他从根本上无法逃脱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和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马洛又同时是殖民主义事业的宣传者,他的目的不是从根本上反对殖民主义,无论是在形式和内容上他的叙事都带有较强的殖民主义意识形态色彩。 再则,作品的叙述视角和叙述风格也体现出其内在矛盾性。《黑暗之心》和《吉姆爷》采用多视角共时呈现,形成了一种共语喧哗的复调效果,这就使读者对任何一种视角的可靠性带有保留,进而对故事的意识形态性保持警惕。这种表达的含混性本身就是对殖民主义者唯我独尊和高高在上优越感的一种颠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批判。从叙述者的叙事风格来看,马洛喋喋不休的自我辩白以及在不可抗拒的命运面前表现出的软弱无力暗示着西方文明走向没落衰败的进程。
【学位授予单位】:聊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1.07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明香;从“文化帝国主义”到“跨文化传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郑超;;《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悲剧成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朱海燕;;探析《老人与海》中文学语言的模糊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孙妮;评《三位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译本——兼论西方文论的翻译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李红梅;;“形式”的智慧言说:《海浪》的叙事艺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刘萍;;从女性主义看简·爱的矛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尚必武;评《阿拉比》的艺术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韩亚文;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征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徐在中;;从《鲁宾逊漂流记》看西方殖民过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王青;;从淑的形象解析哈代的女性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月亭;;乔伊斯与印象主义[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苏友芬;;简述女作家共同的叙事形式选择——小说[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刘璐;;无韵诗章:论伍尔夫小说的诗化特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6 葛士恒;;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资本争夺战——对“中国符号”热的再探讨[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7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曲折的跋涉历程——以自我理论反思为线索[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陈诚;;文艺学“当代形态”的理论设想与建构[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9 李心峰;;新时期艺术生产论及其理论意义[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10 马丹丹;;流亡者的“想象共同体”——改革开放30年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隋晓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传记中的事实与虚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坚;康拉德小说的道德主题与现代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郭海霞;曼斯菲尔德与乔伊斯短篇小说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8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静波;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宗教人格与创作:勃朗特姐妹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绍杰;《名利场》叙事技巧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3 陈琪;心灵的风景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艺术[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丽;论奥斯丁笔下的中老年女性人物[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胡一南;《水泥花园》中孩子们的变态心理和悲剧性成长[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袁渊;《浪》:一部关于存在的“诗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尤正;《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性伦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刘恬;从《虹》和《恋爱中的女人》解读劳伦斯的小说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水四;《都柏林人》顿悟艺术特色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沈婷;弗吉尼亚·伍尔芙小说《达洛卫夫人》中的时间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73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173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4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