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暗与朗照——南亚流散文学中的族裔记忆与家国想象
本文关键词:幽暗与朗照——南亚流散文学中的族裔记忆与家国想象
【摘要】:在南亚流散文学中,表现出强烈的族裔记忆和家国想象的问题,本文讨论了南亚流散文学中最富代表性的作家S.拉什迪、V.S.奈保尔和K.德赛的作品中涉及的这些问题和文学特点,也引证了海德格尔的返乡诗学和阿尔弗雷德·许茨的现象学社会学,深入思考为什么"回去"不一定是"返乡",为什么对于流散者,"幽暗与朗照"的对立,成为一个解脱不了的命运谶语。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XWW001)
【分类号】:I106
【正文快照】: 一现代民族国家体系是几百年来形成的,它产生了与土地和血缘有关的一切问题,如人所说,土地和血缘,是人性中最为神秘的要素。现代发生的地缘政治、国家冲突、民族身份、文化认同、心灵归依等问题,无不与此相联系,也与民族国家地理的和文化的疆界有深刻关联,可以说,没有疆界就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立元;李创;;略论海德格尔对特拉克尔诗歌中大地、太阳、月亮意象的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赵光旭;;诠释学与华滋华斯的“化身”诗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蒯群;;荷尔德林诗观浅论——兼析其对中国现代诗歌现状的启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赵诗华;;简论海子诗歌中的故乡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5 庄玮;;阐释学视野下的《锦瑟》赏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6 许海明;;在边缘的折磨和生活的绝望中逃离米格尔大街——浅析《米格尔大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7 鲁洪;;流浪:回归,抑或超越——《青春》与《九月寓言》中的流浪主题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8 郭风雷;荷尔德林:海子长诗《太阳七部书》的诗学渊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金松林;;现代语境下的浪漫灵知——海子诗学探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刘精科;;生态学视野下的大地艺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帅;;比较孔子的“忧”与海德格尔的“忧”及在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3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葛舒荃;;从海德格尔的角度看保护自然美的实践选择[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杨庆隆;;全球化背景和中国的“原生态文化”语境[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6 赵光旭;;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存在主义特征研究[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7 张玉荣;;自在自然的“遗忘”——生态危机根源的哲学探析[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卢娟;;在语言中复活的城——论邰筐诗歌中的都市意识[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视野中的自然之美[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10 孙成竹;;浪漫主义:马克思哲学的重要思想史资源[A];“马克思与浪漫主义传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萍;凝视自然的心灵书写[D];吉林大学;2011年
6 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子;家园的踪迹:全球化上海的剧场与艺术空间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何江新;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贵禄;高地上的文学神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萌;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凤;海德格尔与庄子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秋华;论动画电影的叙事伦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罗秋荣;痛苦而丰富的“追寻”之旅[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立琼;生态美学视域下的明清经典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薛梅;与面具共舞[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欧阳继梅;现代诗性隐喻:作为消解现代诗歌困境的一个方法及其建构[D];云南大学;2010年
7 杨津;基于生态美学思想的家居产品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袁荣蓉;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企业文化建设[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郭忠利;海德格尔艺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陶冶;生态美学主旨与当代人和自然关系的审美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琼;维尔纳·索勒斯教授在南京作关于美国族裔文学与美国文化研究的讲座[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3期
2 张冲;散居族裔批评与美国华裔文学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2期
3 朱全红;“9·11”之后的美国族裔群体与外交政策[J];南都学坛;2004年05期
4 高鉴国;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评析[J];世界民族;1999年04期
5 戴超武,韩宇,张爱民;移民与美国族裔文化研究的新视角──读黄兆群《纷然杂陈的美国社会》[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6 ;菲律宾国父黎刹族裔首次回乡谒祖[J];八桂侨刊;1999年02期
7 霍小娟;文学中的族裔史——试析汤亭亭的《中国佬》叙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8 高宏存;族裔认同·民族精神·文化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张承志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王虎;二战后英国的“非白人”族裔[J];世界民族;2005年02期
10 张琼;何处是家园——从美国文学的少数族裔研究说起[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 泓;美国的族裔格局与族裔政策刍议[N];学习时报;2005年
2 刘晓霞;美国:多数人接受“族裔多元化”[N];光明日报;2001年
3 施琳(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美国人的族裔观[N];中国民族报;2001年
4 江玉琴;流散族裔的文化研究[N];光明日报;2005年
5 由加拿大驻中国广州总领事馆提供;加拿大 多元化的国家[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3年
6 本报讯;中文成为美国第三大常用外语[N];深圳商报;2000年
7 唐若水;美国医保系统与多元文化[N];光明日报;2002年
8 小枫;美国健康饮食消费新趋势[N];市场报;2005年
9 邹惠玲;加拿大华裔文学的空白[N];文艺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邹德浩;八项规定与自助用餐[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全红;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彭俊;华文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3 蒲若茜;族裔经验与文化想像[D];暨南大学;2005年
4 张爱民;美国多元文化主义起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栾述蓉;族裔与生态:路易斯·厄德里克“北达科他四部曲”中部落身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吕娜;当代奇卡纳代表作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戴晓东;加拿大: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D];复旦大学;2004年
8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9 肖薇;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D];四川大学;2002年
10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晶晶;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非裔在美国对非政策制定中所起到的作用[D];外交学院;2008年
2 方芝燕;中国景像的异域书写[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宋泽华;写作构建和谐[D];浙江大学;2006年
4 徐晶;从文化与身份的角度看多元化与边缘化的关系[D];四川大学;2006年
5 安冬青;从沉默到歌唱[D];暨南大学;2002年
6 罗骧;钱穆“士”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7 刘星;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爱尔兰移民与主流社会的冲突与适应[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波;多元文化背景下美国少数族裔的经济调适[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析颖;从文化的迷失到觉醒:《最蓝的眼睛》的多重种族问题的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秦丽霞;谭恩美小说中的空间政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79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179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