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视域下的《蛙》与《维庸之妻》女性人物分析
本文关键词:“互文性”视域下的《蛙》与《维庸之妻》女性人物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互文性 《蛙》 《维庸之妻》 生态主义文学批评 生命 救赎
【摘要】:在互文性理论下,阻隔时空的文本间存在着一种平行但必然的联系。本文以莫言的《蛙》和太宰治的《维庸之妻》为对象,对于时间和空间都相隔较远的两个经典文本提出互文性思考,检视二者以"生命"为接点的多次交汇,并以生态文学批判为指向,探讨二者互文观念下的语言跨越与次序整合。互文性由狭义的语境寻绎走向广义的互为经验,直接影响了文学解构的话语能量。《蛙》与《维庸之妻》以一种多个话语主体分享共识的形式,扩大了"生命"议题的外延。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3年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外国语言文学”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XWD-S0502
【分类号】:I106.4-03
【正文快照】: 引言莫言的小说《蛙》于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为“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相比之下太宰治写作于1947年的短篇《维庸之妻》并没有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在人物构建、故事矛盾以及叙事风格上似乎都相去甚远。然而二者在生命的主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聂星超;;从《告白》与《入殓师》看日本的主妇形象[J];电影文学;2012年22期
2 李荣博;;论莫言《蛙》的生命哲学与生命自觉[J];小说评论;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克和;“句样”札忹[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2 刘潆檑;莫梅锋;;论现代广告中的原型置换[J];当代传播;2010年03期
3 唐玉清;生活在此处——论戴维·洛奇小说中的偶然性[J];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01期
4 刘帆;;“中土”的想象与指涉——略论魔幻电影的生态与类型特征[J];电影文学;2008年06期
5 黄招琴;;一个永恒深远的美国童话——评福克纳的小说《熊》[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6 李凤亮;批评的开放与开放的批评——论当代批评建构的文化之路[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12期
7 梁工;;圣经文学研究在弗莱批评体系中的位置[J];外国文学;2010年02期
8 饶先来;论文学批评成果向文学理论转化的途径[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9 杜娟;;《红楼梦》母性原型意义的一种阐释[J];红楼梦学刊;2006年05期
10 易晓明;诺·弗莱的大文化观:来源与表征(二)[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建军;;文学之病与超越之路[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2 张华;;文学,抑或教义?——以C.S.路易斯《纳尼亚传奇》为例[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美芸;诗学与政治:聂绀弩思想与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任怡;象征与超越[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3 翟乃海;哈罗德·布鲁姆诗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饶静;太初有言—诺思洛普·弗莱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杨矗;对话诗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俊光;唱歌就问歌根事[D];苏州大学;2007年
7 张宏薇;托妮·莫里森宗教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文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叙事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吴新平;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任旭彬;刘三姐形象的符号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乔;新时期小说“地母”原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芳丽;论帕·怀特小说《人树》的寓言性和象征意义[D];兰州大学;2011年
3 王琦;《天路历程》与《西游记》的宗教元素比较研究[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年
4 熊焕颖;E.J.普拉特抒情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5 丁荪;原型批评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研究[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6 李丽;自由意志的追寻者[D];西南大学;2011年
7 张冰;荣格原型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陆正兰;二十世纪诗歌中母亲形象及其文化含义变迁[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素玫;论弗莱的文学批评[D];新疆大学;2003年
10 沈洋;雨果的新型史诗——《历代传说》[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德利;林华;;电影《入殓师》主角人物分析[J];电影文学;2011年04期
2 汪献平;王平;;对亚洲电影的翻拍与好莱坞的全球战略[J];电影艺术;2007年04期
3 赵立;;浅论中岛哲也电影追求及其电影《告白》[J];青年文学家;2011年24期
4 王立波;日本家庭主妇阶层的形成[J];社会;2004年10期
5 萧春乐;;日本的现代家庭主妇[J];世界文化;2010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佳;;为什么是埃斯库罗斯?[J];思想战线;2009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方舟;戏剧教育及其使命[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2369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36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