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智慧:寻找“身体”的自由之境——老舍与村上春树短篇小说中的“身体”意象之比较
本文关键词:东方智慧:寻找“身体”的自由之境——老舍与村上春树短篇小说中的“身体”意象之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村上春树 列维·斯特劳斯 人的生命 人类社会 东方智慧 切入角度 五虎断魂枪 文艺争鸣 性别意识 面包店
【摘要】:正"身体"是人的生命的总和。身体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生理欲求与知觉感受、精神思维及行为实践,形成了个体生命独异的存在特征和生命体验,同时产生了不同个体之间交往沟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建构了人类社会。因此,无论是探究个体生命存在的本质,还是审视人在社会规训体系中的处境,身体都是一个具备原点意义的切入角度。还原到对身体的关注,是探索个体与规训保持适度张力的恰当途径。列维·斯特劳斯分析人类社会和文化时指出,"人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106.4-03
【正文快照】: “身体”是人的生命的总和。身体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生理欲求与知觉感受、精神思维及行为实践,形成了个体生命独异的存在特征和生命体验,同时产生了不同个体之间交往沟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而建构了人类社会。因此,无论是探究个体生命存在的本质,还是审视人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葛红兵;身体写作——启蒙叙事、革命叙事之后:“身体”的当下处境[J];当代文坛;2005年03期
2 张再林;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J];人文杂志;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明娟;;基于观众的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洪艳;;论文学经典向影像存在转变中的美学问题[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米学军;;消费主义语境下的中国电影[J];电影评介;2007年01期
4 曾春莲;;中西哲学互镜下的翻译身体学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11年04期
5 朱崇科;;新东方主义:力比多实践中的认同政治——从《上海宝贝》到《我的禅》[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谢玉娥;;当代女性写作中有关“身体写作”研究综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方英敏;;贵身:身体的本体认定——先秦身体哲学的一个核心命题[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8 李琳婷;;中国式“身体解放”[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5期
9 张国启;;身体哲学视域下修身理论价值的现代阐释[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谷涛;;生活体验与无蔽之域——现象学视野下的美术教育理解[J];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2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剑虹;自然与自由:庄子身体观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谷涛;体验的逻辑—现象学视野下的美术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5 赵庆杰;家庭与伦理[D];东南大学;2005年
6 吕颖;反思与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韩振华;王船山美学基础[D];复旦大学;2007年
8 方英敏;先秦美学中的身体审美和身体问题[D];南开大学;2009年
9 朱剑;道心绘境[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10 邱志诚;国家、身体、社会:宋代身体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雪霞;“私人化写作”现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涛;红色经典小说中的身体叙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坑娟娟;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阈下的“身体写作”[D];燕山大学;2010年
4 屈婵媛;西苏“身体写作”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山郁兰;当代女性写作流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盛涛;论“晚生代”小说创作的世俗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侯艳娜;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小说创作中的女性身体叙事[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彭沈莉;阿多诺否定美学的现时观照及其对文艺创作的意义[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杰;论“身体写作”的现代性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丁奇;不愿被驯服的红狐[D];同济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彬;;村上春树的二元世界[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1期
2 赵仁伟,陶欢;“现实是凑合性而不是绝对性的”──论村上春树小说中的非现实性因素与现实性主题[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1期
3 赖明珠;;这个字村上春树会不会用?[J];明日风尚;2009年05期
4 ;编者的话[J];译林;2010年04期
5 多多;;青春读本[J];医学美学美容;2003年02期
6 林少华;;村上春树的中国之行[J];读书;2007年07期
7 刘信宏;试论村上春树小说中的比喻[J];修辞学习;2001年05期
8 阎保平;村上春树的现代寓言:自我的损毁与死亡[J];日本研究;2004年03期
9 阎保平,吴金梅;村上春树的现代爱情寓言——分裂的性爱与爱情[J];大连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李莹;;村上春树的鸡蛋与墙——对话村上春树译者林少华[J];南风窗;2009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少华;;村上春树在中国——全球化和本土化进程中的村上春树[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铃木章能;桑村特里沙;;后现代的厌倦[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纯;村上春树文学扫描[N];人民日报;2004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岛田雅彦:日本传统作家非常憎恨村上春树[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赵兰英;在中国出书最多的外国作家是谁?[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4 唐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俄狄浦斯主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林少华;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四种美[N];中华读书报;2005年
6 记者 余传诗;林少华说村上春树获诺奖的可能高达七成[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林少华;哈佛教授眼中的村上春树[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李凌俊;村上春树:读者比诺奖更重要[N];文学报;2006年
9 谢狸/编译;村上春树,想像世界的探险家[N];社会科学报;2005年
10 本报特约记者 戴铮;村上春树再掀“麦田热”[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晓娜;村上春树与美国现代文学[D];吉林大学;2013年
2 张敏生;时空匣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张昕宇;从“日本”的历史文脉中阅读村上春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杨炳菁;后现代语境中的村上春树[D];吉林大学;2009年
5 尚一鸥;村上春树小说艺术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谢志宇;论近、现代日本文学中的“家庭”[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敏;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大陆的畅销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昊;村上春树在我国的译介与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纪瞳瞳;从《1Q84》看村上春树的“身体”化写作[D];山东大学;2012年
4 王丽静;村上春树:超然与介入之间[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郭伟;论村上春树的《1Q84》[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6 李秀青;村上春树和他的“青春三部曲”[D];山东大学;2010年
7 孙雅丹;村上春树小说的语言特色及翻译特色[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舟;在迷惘中寻找归途[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柯子刊;村上春树文学:中国元素与暴力之间[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林宏伟;“东方与西方、超然与介入”[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38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38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