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本文关键词:21世纪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更多相关文章: 外国文学 中国立场 人文关怀 文学回归 文化研究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外国文学研究在后现代、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工具化的冲击和影响下,我们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评价体系和标准亦在悄然发生变化,我们的研究兴趣、研究领域、表述方法,乃至关键词、术语,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首先,我们的研究一定具有国际视域,但仍然应当保持和坚守中国立场或本土立场;其次,我们在学术研究的符号游戏大潮中不能丧失人文关怀或人文精神;再次,我们所倡导的文学回归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而应该更多地付诸实践。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106
【正文快照】: 20世纪已经成为过去,我们进入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在20世纪,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外国文学研究已经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和丰硕的成果。但是,我们的外国文学研究的境遇也发生很大变化,在后现代、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工具化的冲击和影响下,我们的研究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逢振;全球化[J];外国文学;2003年05期
2 苏珊·巴斯奈特;黄德先;;二十一世纪比较文学反思[J];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徐福来;;伦理人生的义理与实践——梁漱溟在现代新儒家阵营中的特色与贡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胡功胜;;图像霸权时代的小说叙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裴德海;;中国文学悲剧意识的流变与依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洪永稳;;美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蒋乃玢;;视觉文化语境下的媒介转换与融合——以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改编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刘怀光;韦应举;;回眸:流行文化合法化30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苏文婷;;从现代——后现代主义看美术发展的线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李斌;;第三网络社会与新“差序格局”[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周;;身份焦虑与文本误读——兼及王朔小说与“先锋小说”的差异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林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影视传播研究——以贵州影视作品为例[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吕佳;;大众文化语境下精英文化遭际的文化意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7 肖竞;曹珂;;城市工业遗产资源潜力与更新途径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倍雷;徐立伟;;大众传媒背景下的审美教育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10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柏春;试析后现代艺术与文化底蕴的分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迪;试论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及危机的消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吕文杰;海岩小说与影视的互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五届年会纪要[J];外国文学动态;1995年01期
2 ;“语言学与外国文学研究:模式、分析与融合”学术研讨会通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邹建军;方法与方向:当前外国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陈众议研究员访谈录[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2期
4 杜常婧;;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届年会召开[J];外国文学动态;2009年04期
5 李先兰 ,刘高权;全国外国文学重要研究论文索引(1993.4—1993.9)[J];外国文学研究;1993年04期
6 ;致读者[J];外国文学动态;1994年06期
7 孟宪华;徐平;吴芳;;当代外国文学的历史书写与叙事格调——2010年当代外国文学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1期
8 本刊编辑部;;致读者[J];外国文学动态;1996年01期
9 池大红,谭素钦;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4期
10 田晓华;全国主要报刊外国文学研究文章索引[J];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聂珍钊;;全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聂珍钊教授在闭幕式上的发言[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吴家荣;;论“纪实文学”的人文关怀[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3 张奕娜;;加缪的荒诞体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龚举善;;全球化趋势中纪实文学的必要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5 曹山柯;;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郭琦;;反叛的精灵 自由的化身——评析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苏晖;;《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美国戏剧研究[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宋晓英;;苏青与西方女作家传记比较论[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守仁;外国文学研究呼唤创新[N];文艺报;2002年
2 严蓓雯;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在重庆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世文;外国文学研究要迎接时代挑战[N];文艺报;2003年
4 ;关于当前外国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外文所 玫柯;英美文学研究的发展现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郭家申;为我国外国文学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和营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李维永;在宏大的背景下审视当代世界文学[N];文艺报;2007年
8 严蓓雯;外国文学研究界的一面旗帜[N];文艺报;2007年
9 世文;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文学经典是民族特性的核心因素和情感纽带[N];文艺报;2008年
10 朱振武;对传统文化进行另类解读[N];文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温华;论外国文学研究话语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邵珊;威尔逊的文学与文化批评[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礼;论威廉·华兹华斯诗歌中的人类苦难意识[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2 汪汉利;寻找诗意的栖居[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黄冬群;论《押沙龙,押沙龙!》的历史性与反历史性[D];重庆大学;2007年
4 田琳;因为你与我同在[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向欣;村上春树作品中的都市青年形象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田少虹;阶层性与普世性[D];延安大学;2008年
7 程丽;试论贝娄小说中的“知识分子探索者”形象[D];暨南大学;2006年
8 郭思佳;南方传奇中的追忆之美:从《喧哗与骚动》看福克纳对于“追忆”的眷恋[D];深圳大学;2008年
9 马燕;人本主义的深切关怀[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全群艳;论杜拉斯创作的“边缘性”与“反叛性”[D];西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271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71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