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洛霍夫《顿河故事》的艺术特色
本文关键词:肖洛霍夫《顿河故事》的艺术特色
【摘要】: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维奇·肖洛霍夫(1905—1984)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杰出代表,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获得斯大林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顿河故事》是其早期短篇小说集,作品集描写了顿河哥萨克在十月革命之后以及内战前后的生活。肖洛霍夫抓住革命时期的特点,描写战争中的典型冲突,准确地描写哥萨克各阶层的命运,展示顿河哥萨克丰富的内心。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面世时就得到好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现了一系列文章,研究其创作。1940年出版的论文集《米哈伊尔·肖洛霍夫》中,评论家们自不同角度分析了肖洛霍夫作品中的思想、俄罗斯俗语谚语的运用等。列日涅夫和古拉研究肖洛霍夫短篇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并提出《顿河故事》是《静静的顿河》的"前奏"这一观点。二战之后许多研究者,如扬琴科、恰尔马耶夫、瓦西里耶夫等,多角度分析肖洛霍夫创作,重点偏向长篇小说。亚奇明科在其专著《肖洛霍夫作品》中,从思想及艺术层面研究了作家的短篇小说,认为短篇小说有其独立的艺术价值。八九十年代,谢苗诺娃的《顿河故事:从诗学到世界观》深入分析了肖洛霍夫短篇小说的悲剧性、英雄主义、情节和文体特点。在中国,肖洛霍夫研究起步很早,也有不少专家专著,但基本上都将研究重点放在长篇小说,特别是《静静的顿河》上,很少系统研究短篇小说,尤其缺乏对短篇小说艺术特色的研究。因此,本论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学、修辞学以及叙事学理论,采用描述、比较、类型分析等研究方法,综合分析肖洛霍夫早期短篇小说在语言、修辞及叙事方面独特而鲜明的艺术特质。论文的主要内容由前言、正文三章、结论和参考文献组成。前言中陈述了选题的现实性、研究的目的和任务,阐述了论文的创新性,简要介绍肖洛霍夫的创作生平及其早期短篇小说。论文第一章分析在《顿河故事》小说集中的语言特色:方言、新词和修饰语的运用。在该小说集中最明显的语言特色就是作家在作品中大量使用顿河方言。借助方言,肖洛霍夫生动地展现当时哥萨克的现实生活和传统风俗,成功塑造了二十世纪初期顿河哥萨克群体形象。除此之外,世纪初的战争不仅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同时也影响了语言层面。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中新词汇的运用,一方面生动地反映了革命对于哥萨克日常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哥萨克对于革命及其带来的新事物的认识流于浅表。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社会生活转折时期哥萨克悲剧命运的根源。肖洛霍夫短篇小说中另外一个重要的言语特色就是修饰词的应用,通过研究小说集中常见的修饰词,我们在论文中分析肖洛霍夫小说对哥萨克和俄罗斯民间话语方式的传习。第二章重点分析《顿河故事》的修辞特点:作家善于运用拟人,比喻和暗喻,以及对比。拟人是肖洛霍夫早期短篇小说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增强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感染力。作者描绘顿河自然风景和哥萨克日常生活时多次用到该手法,这一方面赋予小说形象性和增加文学感染力,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及哥萨克对待顿河、对待生活怀抱有深沉热烈的情感。此外,肖洛霍夫的作品中多见比喻手法。值得一提的是《顿河故事》中的隐喻。肖洛霍夫的一些短篇小说标题新颖,如《胎记》和《希巴洛克的种》。正是巧妙运用暗喻的修辞手法,肖洛霍夫将小说主题置于更阔大的时空之中,在作品短小的篇幅中,容纳了意味深长的哥萨克群体命运主题。对比是肖洛霍夫短篇小说中另一常见的修辞手法。作家通过运用对比,一方面展示上世纪初发生在顿河哥萨克的两种力量:战争与和平,生活与破坏。另一方面,对比手法是对现实社会一种无情的批判,无声却有力。研究肖洛霍夫早期短篇小说的叙事特点。小说集中的叙事灵活多变,既有第一人称叙事,也有第三人称叙事,它们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讲述小说主题,将各自独立的短篇小说纳入统一的叙事框架之中,形成多视角多侧面的叙事文本。同时也分析了小说中人物话语和作者话语融合的叙事方法。结语部分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观点。初入文坛的肖洛霍夫在初期创作的《顿河故事》中就已经敏锐地注意到并在自己的作品中真切地描述了哥萨克人在社会历史剧变时期经历的复杂道路,这些作品尽管篇幅不大,情节简单,但却表现了令人震惊的主题,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修辞及叙事特色,这正是《顿河故事》的价值所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12.0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亚静,何云波;良知的限度与选择的两难——重读肖洛霍夫《新垦地》[J];长沙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冯玉芝;生命的回溯意识——论肖洛霍夫小说独特的悲剧超越方式[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何云波;肖洛霍夫夫人的感慨[J];文学自由谈;2002年05期
4 王志耕;人与历史的对话:肖洛霍夫解读——读刘亚丁《顿河激流——解读肖洛霍夫》[J];俄罗斯文艺;2003年04期
5 张晓强;;“肖洛霍夫年”简讯一则[J];外国文学动态;2006年03期
6 刘祥文;;从接受美学看肖洛霍夫作品七十年评[J];求索;2008年03期
7 陈为人;;“马嚼环”驯驭术下的生存图景——“思索苏维埃”系列:肖洛霍夫两面人格剖析[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9年02期
8 王逸群;;肖洛霍夫研究的新成果——俄罗斯《维约申斯克学报》第九期评述[J];外国文学动态;2010年05期
9 刘祥文;;媒介批评视角下的肖洛霍夫形象[J];唐都学刊;2012年03期
10 ;肖洛霍夫其人[J];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云波;;肖洛霍夫与俄罗斯文学传统[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明明 李昕;解读肖洛霍夫[N];吉林日报;2001年
2 卢涛;俄纪念著名作家肖洛霍夫诞辰100周年[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马剑;肖洛霍夫 俄罗斯文坛的骄傲[N];人民日报;2005年
4 张捷;关于肖洛霍夫的争论在继续[N];文艺报;2001年
5 刘亚丁;还一个真正的肖洛霍夫[N];文艺报;2006年
6 康慨;莫斯科揭幕肖洛霍夫新雕像[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张福生;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肖洛霍夫文集》斯维特兰娜·肖洛霍娃撰文祝贺[N];人民日报;2000年
8 李毓榛;一个良知者的遭遇[N];文艺报;2004年
9 王杨;文学经典在变化[N];文艺报;2007年
10 ;战神的悲壮弥漫在俄罗斯人中[N];中华读书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延静;肖洛霍夫《顿河故事》的艺术特色[D];南京大学;2014年
2 吴玉洁;肖洛霍夫与湖湘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秀云;《新垦地》女性形象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王英权;肖洛霍夫战争题材作品的人道主义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梁雪;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女性形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赵静;顿河之花[D];四川大学;2006年
7 刘娜;肖洛霍夫与莫言作品中的故乡主题[D];山东大学;2014年
8 孔慧;肖洛霍夫和陈忠实农民题材创作的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9 刘新玉;哥萨克与自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76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76146.html